分享到: | 更多 |
8月30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表示,将放弃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以众筹的方式开办私塾书院,行跪拜之礼,用于进行纯粹学术的探索。“其实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黄震希望各方能对不同意见和做法多一些宽容和包容,允许试错探索。(8月31日《新京报》)
央财教授、请辞硕士导师、办私塾书院、行跪拜之礼……每一个词语都夺人眼球。平心而论,在教授、导师资格争抢不止的大背景下,黄震教授主动放弃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摆脱繁杂事务,为实现20年前办私塾的梦想,专心致志地探索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肯定。
然而,“行跪拜之礼”方可入门的私塾规定,是一种复古还是一种创新?据称,黄震身为硕导十余年来,感觉学术环境和学风变化很大,沿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似乎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之所以要“行跪拜之礼”,是因为他认为真心敬畏知识的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跪拜,因为学生跪拜的不是老师,而是孔子等先贤。
然而,教育的形式传达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行跪拜之礼,在传统意义上是以地位的尊卑来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和追求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对两千年前的先贤五体拜服,敬畏有加,对旧礼教一味承袭,如何教出新时代的学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何为国学精华,何为除弊革新,身为央财教授,黄老师应该比一般人更明白这个古老的道理。当下,复兴的国学教育常常依赖于背熟几段《弟子规》、《三字经》、摇头晃脑吟诵几句古诗文、汉服唐装、长袍阔袖穿行于人群等等,徒有其形,而无其魂。“行跪拜之礼”,恐怕也是一种不能免俗之举。
据称,书院最终应该会以众筹的模式出现,并结合现代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有叩拜之古仪,又有互联网之喧嚣,这个国学私塾尚在雏形,便利用叩拜礼和微博等古今“工具”闹得个风生水起,借助名人助阵盛装演绎一番,其实是一种教育异象。承叩拜之遗风,失现代教育之精髓,其倡导的学风和教育目标与当代精神格格不入。当然,倘若就此为“众筹的私塾”做一个不同凡响的广告,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