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管控终归是临时性的,保障大气质量,还是应当抓平时、抓日常、抓连续。不能今天质量好,明天质量糟,让市民只能等待举办大型活动来少吸PM2.5
9月7日,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公布了空气保障数据,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据了解,青奥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等级预报准确率达到75%至80%(9月8日新华网)。
青奥会期间,南京市民呼吸的空气和平时有多大区别?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组组长、南京大学大气系教授王体健提供了一组数据:从8月1日起临时管控下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来看,PM10削减幅度最大,与7月份相比下降了44%,减少了3764吨,仅工地停工一项,就减少了2123吨。8月份的PM2.5与7月份相比,减少了1750吨,下降比例达36%。此外,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对电力、建材、化工、交通等行业的管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这些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分别下降了19.6%、33.6%、29.5%和19.4%。
南京青奥会,无疑是一项国际重大赛事活动,青奥会期间通过采取各种管控措施,让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同时,南京市民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这个成绩应该说还是蛮大的。不过,城市每年举办国际性大型赛事活动毕竟是少数,靠这种强力干预措施来提升空气质量也非经常性的工作,如何使空气质量始终向好的方面转变,逐步遏制空气质量的恶化,才是让市民少吸PM2.5的长久之计。不然,青奥会期间通过管控使空气质量保持优良,而青奥会之后,空气质量大幅下降,污染卷土重来,让市民重吸大量的PM2.5,如此,岂不是也让南京空气质量优良的局面昙花一现?
其实,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近些年来但凡举办国际性大型活动,都会采取临时性的管控措施来确保大气质量。比如,完善预警方案,设置蓝、黄、橙、红四个预警级别发布,并依次采取不同的污染减排措施。特别是红色预警的重污染天,不仅企业要限排,机动车也要分单双号限行。此外,提前采取一切停产、停工等应急措施控制本地污染源等。为保证赛事、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优良,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很有必要。但是,管控终归是临时性的,保障大气质量,还是应当抓平时、抓日常、抓连续。不能今天质量好,明天质量糟,让市民只能等待举办大型活动来少吸PM2.5。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既然举办大型活动期间,能够靠行政手段和管控措施来遏制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也说明空气污染是能够战胜的,并非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由此来看,改善大气质量重在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重在加强日常的保养维护,使治理大气污染常态化、长效化。如果青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的局面不能保持下去,反而是没过多久污染卷土重来,让市民再次陷入大吸特吸PM2.5的环境之中,显然,说明解决大气污染的政策制度缺乏连续性,也说明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还没有寻找到根治大气污染的好思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