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青年报:考北大清华不应是最大教育政绩
//www.workercn.cn2014-09-1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考上北大清华,重奖100万元,并赠送一套洋房!中国人心中的北大清华情结,再次以这种令人惊诧的方式体现。此事发生在广东江门恩平市。媒体报道称,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在家乡设立3000万元高考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2015年至2021年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及教职人员,每年奖金总额500万元。有网友戏称,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考改变命运”。

  恩平政府应该不会搭理这种戏谑,他们接受冯活灵先生的慷慨之举,是希望借真金白银的刺激,为当地教育注入“强心剂”。用当地党报《江门日报》的话说,是要“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恩平生源流失有多严重,有记者这样描述:每到放假,返乡的恩平高中生浩浩荡荡,大巴集体接送返乡。

  重奖举措表明,恩平这著名的侨乡也不能免俗,这里和很多地方一样,把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政绩。恩平是这种政绩观的受害者,如今却要借捐赠的力量为它推波助澜。

  我在不止一个县看到:县领导在汇报当年的教育成就时,会把某位同学的高考成绩达到北大或清华的录取线,放在最显要的位置(尽管,这名同学最终可能并没有被北大或清华录取)。湖南一位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告诉我,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的,老百姓就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没办好。一位教育局长抱怨,高考录取结束后,他向县委书记汇报录取情况,被对方粗暴地打断:“没有北大清华,不要向我汇报工作,那些二本三本的破学校,提都不用提。”这位县委书记的表现应该属于极端个例,但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北大清华焦虑症,却是事实。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能把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确实是值得高兴甚至自豪的事,但是,当它变异成片面的追求时,就会恶化教育生态。令人忧虑的是,不少地方是将掠夺优质高分生源,而不是将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的相关改革,作为办学的首要追求。高分生源成了一些学校“招商引资”对象。为挖来一名优质生源,学校可以全免费用、重奖10万元,外加解决陪读者的工作。这些年,在湖南、四川等地,为保护生源,一些弱势的县市甚至安排人员对生源抢夺者施以拳脚。

  而另一方面,生源流失严重的事实,也给一些学校提供了办不好教育的“理直气壮的借口”。目前,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弥漫着不作为的情绪,这种对教育的不在乎或者绝望的心态,比学生流失更可怕。学生用脚投票,去外地上学,更多是出于对家乡教育的失望和不信任。

  冯活灵先生捐资3000万,想帮助家乡的学校留住好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此举难能可贵。但希望用重奖举措稳住优质的高考生源,是无奈之举,其本质上也是在花钱买生源。恩平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还好教育的欠债。值得期待的是,恩平官方此次也借机设立了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打算每年用600万元奖励办学业绩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这笔钱如何用好,是鼓励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是激励它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不断努力,考验着当地政府的价值追求和办教育的智慧。

  对于一些地方而言,去外地读高中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只能选择在当地求学。如何让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感到满意,才是重中之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