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近来,西方在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问题上客观、理性、务实的声音在增强,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错误论调,如“中国搭便车论”“中国战略意图不定论”“中国经济前景不明论”“中国示强论”等。这些错误论调有一定迷惑性和欺骗性,加之一些西方舆论借机炒作、推波助澜,误导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为正本清源,本报从今日开始陆续刊出“澄清不实之词,客观认识中国”系列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以期廓清迷雾,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人民日报:中国愿同世界共乘和平发展列车
——澄清不实之词 客观认识中国(1)
最近,国际上有人散布“中国搭便车”的论调。照其说法,中国在热点问题上坐收渔利,却不愿为解决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全球贸易中坐享其成,却又不愿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在现行国际体系中“搭便车”,只享受国际秩序的好处而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这种说法完全是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以伊拉克问题为例,虽然伊拉克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中国造成的,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致力于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战爆发后,中国从人道主义出发,向约旦境内的伊拉克难民提供了250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伊战后又先后4次宣布向伊提供总计2500万美元和.3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在伊战后重建中,中国企业帮助伊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提供了覆盖全国的通信服务。(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观中国战略意图,不要杞人忧天
——澄清不实之词 客观认识中国(2)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一些舆论和势力总是热衷于炒作“中国战略意图不定论”,声称中国的块头大,发展速度快,讲不清自己的战略意图,对地区和世界构成“威胁”;声称中国的军费规模持续增长,讲不清将如何运用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指责中国在战略决策方面缺乏“透明度”。
观察上述“中国战略意图不定论”,其逻辑悖论根本经不起推敲。要说块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1/5多。要说军力建设,美国已然世界最强,却仍在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以追求绝对安全,美国一家的军费就超过排在其后10个国家军费的总和。要说透明度,美国老爱标榜自己“开放透明”,但前不久前美国海军学会会长科恩公开反对让中国军人参观美国航母,而这仅仅是对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受邀参观中国“辽宁舰”航母的回访。(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不明论”无力给“新常态”蒙阴影
——澄清不实之词 客观认识中国(3)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国际上一些对中国抱有偏见和疑虑的人看不到这种深刻变化,反借机“唱衰中国”,鼓吹所谓“中国经济前景不明论”:一是宣称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下滑,“经济硬着陆风险极大”;二是炒作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崩溃”、中国地方债务可能全面违约,将引发“金融领域连锁反应”;三是抨击中国改革进程缓慢,预言丧失“改革红利”的中国经济前景黯淡。虽然这些论调有一定迷惑性,但理性分析一下,其偏颇之见、轻率之论昭然若揭。
一是只看增速,无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相比过去长期高达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去年7.7%和今年上半年7.4%的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但这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济增速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事实上,在经济增速略降的同时,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上去了,产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成果实实在在。(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以积极正面心态看中国
——澄清不实之词 客观认识中国(4)
现在,国际上有一部分人和势力,戴着“有色眼镜”炒作“中国示强论”。他们宣称,中国在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不遵守国际法,通过武力或恫吓、以切香肠的方式来改变东海、南海现状;宣称中国提出亚洲安全观的目的在于,徐图搭建自己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搞亚洲版“门罗主义”,甚至恢复中华帝国秩序与势力范围;宣称中国挑头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寻求建立自身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要推翻已有的国际和地区金融秩序。
凡此种种危言耸听的论调,充斥着疑虑和偏见,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的最新翻版,没什么新花样。中国这些年发展得好,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就是我们总能从大处着眼,从多数人利益出发,从长远考虑,坚定推行正确的政策,在国际事务上也是如此。(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