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媒体报道,今年八九两月,国家发改委已有7人被带走调查,其中价格司就有5人,曾被谐称为“天下第一司”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为中国最密集的贪官落马地。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之所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因为这里接连有官员被带走调查,更是因为这些被调查者直接管理着国家基本公共品的定价,其清廉与否,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质量、社会观感息息相关。这一次,价格司多名正副司长落马,与公众此前对电价、水价、油价、药价等价格虚高的诟病相互印证,把公共品定价的猫腻更加清晰地抖搂了出来。
公共品具有资源和服务的垄断性,更具有不可移易的公共性。国家对公共品统一定价,目的既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更在于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政府要做的就是在保持资源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让所有老百姓能用得起水、电,买得起油、药,不至于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上有太大压力。
公共品的价格应该是最干净、不以利润为最终目的、最没有操作空间的。确保公共品定价的公益性,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就是保障社会的底线公平,这是一个政府最基本的职责所在。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对水价、电价提价的不透明意见颇大,对油价、药价的畸高痛感强烈,一些专家和媒体有关抑价的呼吁也从未断绝,但问题久拖不决,一些公共产品价格还不降反升。凡此种种,或许与定价部门的密集腐败不无关系。
一些部门、一些官员罔顾国法、无视民生,为一己私利,牺牲亿兆百姓利益,委实可憎。公开的资料显示,8月份被带走的价格司原司长曹长庆,9月份被带走的司长刘振秋以及两名副司长——周望军和李才华,都与公共品的定价问题有关。正如专家所言,“审批权都掌握在几个人手中,这是他们能够以此换取私利的基础条件”。掌握公权不慎用,损公肥私,享受一些企业的“打点”,出卖公众利益,这样的行为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腐败,而是对整个国家民生保障基石的侵蚀。其害之深,非同小可。
价格司成为贪官落马的集中地,提醒我们,越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部门越是要建立有效的决策公开机制,越是权力集中的部门越是要强化监督、谨防腐败。(李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