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物价太高或太低都不行,高增长低物价是最理想的运行状态。我国进行物价调控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实现全年目标已经基本没有悬念。温和的物价水平,也为我国出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奠定了良好的价格和社会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对此,有人认为较低的通胀水平有助居民收入增加,也有人担心或有通缩危险。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物价增速变化呢?
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速密切相关,存在“低增长低物价、低增长高物价、高增长高物价、高增长低物价”等四种情形。在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情形往往会交替变化。
“低增长低物价”的主要特征是,GDP增长较慢甚至负增长,同时CPI低位运行。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则国民收入增长减缓,社会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又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进而降低企业投资意愿。企业将裁减雇员或降低工资,提供的税收也会减少。这就出现政府、企业、个人收入都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显然,物价天天跌并不是好事。
“低增长高物价”俗称“滞胀”,主要特征就是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物价上升加快,CPI一般超过5%甚至更高。这时,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被打破,政府、企业收入下降;低收入群体因物价上涨,手中有限的钱更“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滞胀”比单纯的通胀更可怕,物价天天涨更不行。
“高增长高物价”属于GDP高增长与CPI高位运行并存,一般出现在政府出台积极刺激增长的措施后。但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需求增长较快,价格上涨甚至严重通货膨胀会难以消除。此时,由于经济高速运行,即使物价上涨压力大,社会也相对能够承受。但如果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容易出现穷人补贴富人的情况,贷款人会比存款人有利。又由于存款人多是挣工资的普通居民,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可见,即使经济高增长,物价也不能天天涨。
“高增长低物价”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其特征是GDP高速增长和CPI低位稳定并存。GDP高速增长源于企业单位的投资和生产高速发展,会提供更多就业和更高工资。这样,政府、企业、个人都能实现收入的增长,宏观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个人也不至因物价上涨而影响到生活水平。
可见,物价太高或太低都不行。高增长低物价是最理想的运行状态,但这个“低”究竟应该是多少呢?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就是健康良性状态。在这种状况下,物价温和上涨是正常的。过去我国经济保持10%左右的增速,3%至5%的通货膨胀率就是合理区间。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速减缓到7.5%左右,3%左右的通胀率则是合理区间。
把物价水平控制在与经济增速匹配的合理区间,考验着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我国最近一次物价较大波动发生在2011年。彼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但也使CPI持续上涨,并在7月达到了6.5%的峰值。之后,政府出台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实现了物价涨幅回落,2012年全年CPI控制在2.6%。这也说明,我国进行物价调控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2013年,我国CPI继续保持了2.6%的温和上涨,同年GDP增速为7.7%,劳动生产率提高7.3%,财政收入增长1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物价水平和其他经济指标都是相匹配的。今年,3.5%依然是CPI的上限,前9个月份CPI同比增速为2.1%,实现全年目标、保持物价在合理区间已经基本没有悬念。温和的物价水平,也为我国出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奠定了良好的价格和社会环境。(唐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