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医院都推出了电子诊疗卡。简单地说,就是看病的时候,要办张就诊卡之类的就医信息卡,下次就医一读卡就行。按理说,这种科技手段的进步,确实能够方便患者。尴尬的是,这种进步,不要说全国,就是同城,目前基本上还只是方便医院自己,能够联网互通、信息共享的并不多。
让诊疗卡信息互通,成为真正的就医“一卡通”,以化解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看病贵等难题,这是老百姓近年的强烈愿望。本报昨日一则报道再度反映了市民的这一烦心事:一个到长沙仅两年多的家庭,一家三口,因为看感冒等,不经意间家中就有了14张诊疗卡。更多接受采访的市民希望,各家医院能够统一使用一种诊疗卡,免得求医者反复办卡,如此既节约又方便。
应该说,关注这一问题,并不是给哪个城市抹黑,而是大家在共同寻求一种化解之道。各大医院的诊疗卡不能通用,市民用不上统一诊疗卡,到底卡在哪?于技术层面,来自电子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说,并非难题,医院只需要更换终端硬件,在软件方面进行联网,发放统一的诊疗卡就能相互通用,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现在城市有多家公交公司,公交卡都通用,这是一个道理。来自受访医院的回应则称,资金、卡内信息成阻力,推行不易。
而据市民反映,现在各医院推出的诊疗卡,其实基本功能大同小异,就是用于办理就诊、交费、取药、检查、入院、结账等事项。既如此,市民为何又用不上统一诊疗卡?当然,这是医院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但也不能不说,在医院尤其是公办医院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性,另一方面又要接受来自医疗市场化的挑战,这么做也不难理解。显然,问题的真正的症结还需要深挖。
在这里,需要提及一则最近的新闻。就在15日,北京市医管局表示,明年1月底前,北京市安定、胸科、同仁亦庄院区也将上线“京医通卡”,明年年底前将实现全部市属医院“一卡通”,陆续替代各医院现有诊疗卡。
先不说全国,且说同城,北京的实践深刻启示人们,只要各级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转变观念、积极作为,市民手中的诊疗卡成为就医“一卡通”,并非难事。如果卫生部门因为各种利益的牵扯,或是听信一些医院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叫苦,迟迟不愿发力,那么医院又何不乐得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呢?至于老百姓抱怨,就权当没听见了。
而从此前媒体报道来看,全国已在试点一种“居民健康卡”的诊疗卡,可让患者在全国各大医院就诊通用。虽然从试点到推行,这需要时间。但无疑,既然“全国通”的诊疗卡都可推得出来,那么一城一市的诊疗卡能不能实现“一卡通”,根本上就取决于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态度和决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实现各地、至少是同城各医院的诊疗卡“不卡”,亟需当地医管部门切实发力。(肖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