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一项公共规则,固然可以听听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说法,甚至可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感受,但更重要的视角是伦理、正义和公平
中纪委网站年末观察,首推“再见了,公款贺卡”。报道说,公款贺卡看似“鹅毛之礼”,暗藏“四风”之弊。自2013年10月31日发出禁令,制卡者生意冷清但感到抓风气抓到了点子,送卡者得到了解放,邮递者业务转型,收卡者感到清爽。
公款贺卡泛滥,有财力、人力、精力的耗费和人情的牵扯。在这个链条上,制卡和邮递是获得利益的,他们可以提供这根链条存亡条件下的对比资料,但作为利益相关者,却未必能客观评价这根链条存废的合理性。这就像禁止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好不好,不由餐饮业、旅游业来评价一样。
公款贺卡这种小事情,该不该禁止,制卡者、邮递者的评价是不重要的,甚至送卡者、收卡者的评价也是不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送卡者解放出来了,收卡者现在清静了,评价挺好的。但如果要禁止的是一种不当的公款福利呢,例如发实物、发购物卡等等,不当福利的获得者能对禁令作何评价?
事实上,对一项公共规则,固然可以听听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说法,甚至可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感受,但更重要的视角是伦理、正义和公平,更重要的评价是社会公众或者说人民。有人会说,公众是由不同人群组成的,人民是难以具体化的,所以还是应由具体的、可量化、可直接接近的一群人来评价,分头的评价综合起来就好了。不过,情况往往是“分头”后,一些“头”的看法显示出来了,而更多的、更大的“头”消失了,例如我们经常中听到学者、专家、企业家、明星、官员怎么说,“沉默的大多数”在哪里呢?
贺卡泛滥作为公务是否符合公务的伦常,公共财富是否用到了促进公平、正义等处,人民大众对此是否满意,从这些出发,其存废评价才是有意义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禁止公款贺卡是关乎社会风气和政治伦理的事情,而不只是管住一张贺卡。
现在,管束权力和官员,越来越强调“制度建设”,看重明文规条,什么不能干,非得开单子,不在单子上的,似乎就都可以干了。酒店不上了,有禁令嘛,但豪华内部食堂又来了,这样,单子要开多长,才能扭转得了官场风气?
实际上,禁止贺卡既是一个具体的规条,又是一个应该从“精神”上去把握的禁令,那些比贺卡支出多得多的公务浪费,不必列名单就该停止。有人会说,这可难把握,又要凭自觉性、道德而不凭制度了。治理权力,固然是要靠制度的,但如果剔除道德和自觉性,只靠条款列清单约束权力,实际上就是默认权力可以无良心、无道德地进行机械运行。(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