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光明日报:“腠理之疾”不可“拖”
王朝明
//www.workercn.cn2014-12-2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某居民小区建成年代早,配建车位偏少,随着有车族日益增多,车多位少的矛盾愈发突出。有人遂私下平毁绿地,加锁路面,将公共空间占成自家车位。业主纷纷向物业、城管部门和市民热线反映情况。但尽管各方承诺会尽快处理,却只听“楼梯响”,迟迟不见“人下来”。“不占白不占,占了也没人管,谁抢了是谁的”,于是原本还等待观望的居民也迅速行动,小区道路、广场都被加装了地锁和铁栏,消防通道被挤占。更有甚者,住在底楼的业主干脆将绿地圈成自家院子。

  此事经网民发帖后,引起市长关注,于是一纸批文,令问题的处理峰回路转。在媒体和居民的见证下,城管、物业、社区街道联手对小区乱占乱圈现象进行了彻底整治。事情的戏剧性发展过程,不由人不反思:与对待普通民众反映问题的态度之“冷”和行为之“懒”所迥然不同的,是某些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办理上级机关和领导批示的“热”与“勤”,处置媒体聚焦问题的“急”与“快”。同样一件事,领导重视与否大不一样,舆论关注与否大不一样。究其源,是这些机构、这些人根子上还是一个“媚”与“畏”的问题。

  本来很小的一点“腠理之疾”,缘于一个“拖”字,竟蔓延至不可收拾的“破窗效应”。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有些还因处理不及时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矛盾激化、冲突升级,酿成突发群体事件。

  一个“拖”字,害莫大焉。“拖”,不仅拖大问题、激发矛盾,不仅拖慢发展、拖黄事业,更重要的是会拖掉民众对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的信任,导致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失望和放弃。

  一个“拖”字何时了?治“拖”离不了严且实的工作督查、绩效考核与过错问责机制,离不了来自媒体、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而尤为关键的,是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话语分量”,让民声能打分“考课”、民意能黜陟幽明、民心能决定官位,进而建立起公权力对民声民意民心的“媚”与“畏”。唯有时时警醒这样的“媚”与“畏”,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才能真正对无论来自何方的诉求都公允持正、一视同仁。

  《扁鹊见蔡桓公》中,从“恐深”,到“益深”,再到“不治”,蔡桓公不睬扁鹊之言,终将小疾拖成大患。“为官避事平生耻”。但愿所有执公器者,在面对老百姓诉求诊治的“腠理之疾”时,勿轻慢,勿漠视,勿懈怠,而是抓早抓小,甚至更进一步,比学“大医”,善治“未病”。如是,方能防止小恙拖成大病,从源头上化解“不治”之忧。(王朝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