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沈阳日报:“烂尾新闻”何时能画上“句号”
许朝军
//www.workercn.cn2014-12-30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站在2014年的尾巴上回望——河南货车司机夫妇服毒自杀,湖南某公职人员持枪将村妇误当野猪射杀,洛阳“跑跑市长”失联了60天,麦当劳供应商被曝使用过期肉……针对曾经发出的质疑是否得到了回应以及曾经热衷于寻找的真相是否拨云见日,记者对2014年度公众关注的“烂尾新闻”进行了追访,结果差强人意,要么是就事论事没有对公众疑问进行全面回应,要么是冷处理结果不为所知,甚至有的还处于疑问仍在飞,大都止于“烂尾状态”。

  (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不管是对新闻热点事件止于就事论事的处理而不去深挖究责,还是虚假信息敷衍舆情监督,还是采取冷处理手段对待仍在非的疑问,这些当初的热点事件最终沦为“烂尾新闻”,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淡漠和践踏,同时也是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糊弄和敷衍,其背后甚至还存在回避监督拒绝监督的漠然和冷酷。事实上,纵观这些“烂尾新闻”,其“烂尾部分”恰恰是当初舆论监督最关注的焦点,也是关乎热点事件解决与处理的落脚点。

  热点事件最终沦为“烂尾新闻”,背后固然有舆论监督和舆论关注热电效应的此起彼伏效应以及热度存在发展规律的原因,但更是外在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有关当事人和涉事地方部门的舆情公关应对,逐渐化解和消减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狂热关注激情。烂尾新闻”出现了,但舆论监督还在,公众关注激情消减了,但澄清事实真相并对矛盾做出科学解决的责任还在,还公众一个真相的公众知情权里还在——不管是从还原事实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并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角度,还是从履行职责推动公平公正和科学解决矛盾问题的角度。

  如何给“烂尾新闻”画上“句号”?首先需要的是监督部门锲而不舍的“追问”,用监督去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与完善;其次是改进舆论监督方式,延伸监督效果,通过采取编印内参等方式,将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及相关事件查处的疑点难点等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和移交,借用职能监督力量促进热点事件的解决,用职能监督部门的专业监督延伸新闻舆论监督。同时,公众和舆论监督媒介可以采取依法维护知情权和依法保障党务政务公开的方式,用法律武器去保障知情权,利用依法申请公开等法授权利推进“烂尾新闻”的解决,为“烂尾新闻”画上“句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