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400亿创投基金的可贵也不仅在其体量,更在于此举背后,政府经济观念和自身定位的转变。认识市场力量,善用市场规则,国家创投基金才能实现源于社会、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规模达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将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新华网1月15日)
400亿元创投基金落地,人们往往重点关注其资金池的庞大体量。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创投基金“国家队”的主要创新,实际上体现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两大方针。以往,国家财政对于产业发展扶持往往以“直接给钱”为主,比如贴息、补贴等形式,既不大关注后续效果,分配上也有随意性强、容易滋生寻租行为等弊端,近年来科研资金分配引出不少贪腐案件就是明证。另一方面,企业也未必欢迎这种“直接给钱”的方式。去年在中南海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对李克强总理坦承,自己并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各种财政补贴还可能带来浪费。有此体会的企业家,可能不止董明珠一人。一些患上“补贴依赖症”的企业,恐怕也已没有太多奋发创新的紧迫感。
与传统补贴方式相比,新的创投基金有诸多创新:在资金构成上以社会、民间资本参与为主,在管理上则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基金管理公司来运营,在收益分配上允许社会投资人优先分红……这些在社会创投中早已成为常识的规则,应用在中央政府的产业扶持措施中,还是一件新鲜事。
当然,尽管各界广泛看好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真能如此呢?关键就在于这支基金的市场化“成色”足不足。只有尽可能褪去行政味道,才能真正吸引社会投资人出钱,让社会创业者得益。
具体而言,首先是要在基金管理上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核心就是把话事权从政府部门转到市场运营团队的手中。政府可以给定科技创新的投资大方向,但具体投给哪些项目、不投哪些项目,应让专业人士决策。以往,各级政府往往自说自话地圈定一些“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实际上扶不起来不说,还浪费了财政资金。创投基金运行就要汲取这方面教训,政府要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大胆让市场自主决定哪些是既有前景又有“钱景”的“新兴产业”。
其次,既然是创业投资,就一定有较强的风险,再高明的投资团队也不可能保证投资不失败。因此,政府参与创投基金,也应具有风险意识,更要容忍失败。政府更该关注的是投资程序合规合法、透明公开。任何一支创投基金都免不了“交学费”过程,政府创投基金也需要在失败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参与创投,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失败检讨机制,到底是项目评估出了问题,还是资金分配出了问题?有鉴于目前不少财政补贴一发了之、不闻不问的现状,不少地方政府应尽快补上这一课。
回顾这几年来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手段,“市场化”一直是个关键词,定向降息降准等金融工具的灵活使用、清理地方招商引资优惠等一系列措施,不难看出淡化行政直接介入、转而用市场手段调节的内在思路。在帮助小微企业融资、推动科技创新方面,400亿创投基金的可贵也不仅在其体量,更在于此举背后,政府经济观念和自身定位的转变。认识市场力量,善用市场规则,国家创投基金才能实现源于社会、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