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深圳特区报:欧元“注水”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
陶短房
//www.workercn.cn2015-01-28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欧洲众多央行负责人担心,如不及时“注水”,欧元区或许会重蹈日本当年的雪崩式覆辙

  1月22日,欧洲央行在布鲁塞尔宣布了“吹风”已久的欧元区量化宽松(QE)措施,决定欧元区将在今年3-9月间大规模购买欧元区公债。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最终出台的“印钞机方案”较原先预计的力度更大: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实施后,欧元区每个月将向市场注入多达600亿欧元以上的流动性;这意味着为期半年的QE完成后,欧元区向市场注入的新增流动性总数,将很可能超过一万亿欧元。

  2014年伊始,欧元区曾弥漫着一股乐观情绪,认为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的“苦日子”即便不能说业已结束,至少可谓拐点已过。此刻应该警惕的不是通缩和经济过冷,而是通胀、泡沫和过热。但到了年底,这种乐观情绪却近乎荡然无存: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暖意”昙花一现,复苏力度远不如预期,而希腊等国债务问题扩大和政治动荡加剧,全球油价暴跌和地缘政治危机等,都让欧元区经济的“触底反弹”充满了不确定性。欧洲众多央行负责人担心,如不及时“注水”,欧元区或许会重蹈日本当年的雪崩式覆辙。

  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促使欧元区各国央行的官员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速度,出台了这次从严务实、雷厉风行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措施。

  但是,各方面的担心仍然存在。

  对此次QE最积极的正是那些债务风险最高的成员国,因为它们最需要刺激措施;而持最激烈反对态度的,则是德国、荷兰、爱沙尼亚、奥地利四国。这四国恰是欧债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的几个国家。德国担心增加流动性不仅会扩大债务风险系数,更将令一些经济状况差的国家“变得更不愿进行最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尽管在“欧元区团结”的压力下,德国等国勉强、有条件地接受了QE,但一旦出现不如预期的效果,这种脆弱的利益平衡就随时可能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欧元区的QE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金融政策一向稳健的瑞士抢先取消瑞郎/欧元保底汇率下限;丹麦央行也在同一周宣布降息;甚至远隔重洋、素来在金融政策上“慢半拍”的加拿大,也在1月21日出人意料地宣布降息。这些连锁反应无疑是在应对欧元大“注水”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而上述连锁反应又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构成怎样影响,仍需拭目以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