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钱江晚报:胡同改名,别雅了名字少了味道
高路
//www.workercn.cn2015-02-0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由北京大学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在网上征求意见,打算用“采雅舍俗”的方式雅化一些历史地名,编制说明中举例称,比如粪场胡同改为奋章胡同,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

  这些年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北京胡同总是能让人牵肠挂肚,虽然这只是一份草案,但大家都不免为胡同的未来担起心来。其实北京的胡同名已经改过很多了。比如,辟才胡同原名劈柴胡同;颂年胡同原名宋姑娘胡同;韶九胡同,原名烧酒胡同……不得不说有些名字确实得改,比如这“粪场”,就没什么好留恋的。新时代得有新气象,不能老是背着旧时候的乌烟瘴气。

  不管是改名还是雅化,要说换个名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几百年前它能叫屎壳郎,现在以及未来它也能叫时刻亮,名字都是人叫出来的,一两年叫着觉得拗口,时间长了没有不习惯的,屎壳郎都能叫出名气来,时刻亮自然能叫得更响亮了。现在很多城市的人民路解放路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虽然它们看起来千篇一律,但并不妨碍城市居民对它们的习惯。

  只是,翻翻地图,我们左看右看愣是没看出一些胡同名到底哪里不雅了。而一些名字其实也远没有想像中的不堪,就拿这屎壳郎胡同说吧,没错,屎壳郎的确是那个推粪球的小玩意,但屎壳郎胡同不是。不只屎壳郎胡同,老底子的北京胡同难得有个动听而高大上的名字的,反倒都是什么头发胡同、翠花胡同、灯草胡同、前炒面胡同的,但它们这些个不怎么雅的名字一点都不妨碍北京的胡同成为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最时尚的东西,最被人念念不忘的去处。

  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你有别人没有,别人想模仿还模仿不来的东西叫特色,跟胡同在一块的是市井风情,是家长里短,是擦身而过的逼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拥挤。更重要的还有这条胡同里满满的记忆,充满烟火味的点点滴滴。人民路遍地都是,但头发胡同、前炒面胡同只有一条,这难道还不够你得瑟的?

  羊肠小路一般的胡同烟火味十足的名字本来就不是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的产物,它是劳动人民随口叫出来,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被人接受的,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它的丰富多彩来。改名这种事,住在胡同里的人们都不着急、住得有滋有味的,别人着什么急呢?

  尊重历史就要尊重约定俗成,尊重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一些名字看起来很俗气,而这恰恰是胡同独特魅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觉得,那种土得掉渣的俗气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大雅吗?它俚俗,但它接地气不虚伪不造作,因为有了草根文化的支撑反而更有生命力,而那些高大上的名称,因为离市井生活太远,反而显得疏远了。“烧酒”改成“韶九”,雅是雅了,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淹没了。我不能肯定胡同里的居民是否都怀念这份“俗气”,但至少我这样一个外地人一听头发胡同、前炒面胡同这样的名字,那些曲折绵长、纵横交错的胡同立马扑入眼前,就好像一部字典活了过来一样。

  所谓的雅或不雅都不是绝对的,关键是你赋予它什么样的内涵。一件东西平淡无奇,但浸润了日月光华,它也会雅起来的。那些仿佛俗不可耐的胡同名能在讲究诗书礼仪的孔孟之道主宰的年代存在,怎么到了现在反而没有容身之所了。古人不觉得不雅今人为什么就觉得不雅了?

  留点耐心也留点空间,不该折腾的还是别折腾了,那些有点俗但还不至于不堪入目的胡同名就让它们静静地躺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对千奇百怪的追寻中接受世人惊艳的目光吧。搜肠刮肚地起新名,雅是雅了,却也没味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