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此次降准是以流动性“奶酪”补给小微、“三农”,而非仓促地提振需求、增加杠杆;至于提振资本市场,更不在其考量范围之内。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整,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上周央行降准之后,各种声音纷至沓来。有说“救市”的,有说“强刺激”的,甚至有说“全面放水”的……然而,细细梳理目前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后不难发现,央行此次动用了传统的数量型工具,目标是“查漏补缺”,以流动性“奶酪”补给小微、“三农”,而非仓促地提振需求、增加杠杆;至于提振资本市场,更不在其考量范围之内。
是不是“大水漫灌”,要看基础货币投放的总量;是不是“强刺激”,要看流动性总闸门的松紧程度。单看降准一个工具,难免偏颇。在央行货币调控的工具箱中,降准只是其中之一;在各种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中,降准只是一个管道。紧盯降准,不计其余,难免会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降准的奶酪并非为资本市场准备,为何仍有“救市”的观点流行呢?今年以来,股票市场频频遭遇利空,从融资融券业务检查、伞形信托收紧,到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相关管控加强,都是为了限制过多资金流入股市,控制股市过度加杠杆风险。受此影响,股市连续调整。加之同期国际上非美元货币大幅放水,部分投资者冀望宽松的流动性推高股指,难免对政策进行带有自身偏好的解读。换言之,这种误读体现了市场对增量资金和大量流动性的渴望,但忽视了调控与监管的方向与基调。
从结构角度看,降准派发的流动性“奶酪”更多地补给了小微、“三农”领域。这些领域关乎成千上万家庭的就业和收入,但获取信贷资源能力偏弱,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货币投放偏少的情况下,更易受融资难、融资贵的影响。央行在全面调整的同时定向施策,一手补充总量,一手精准发力,支小、支农以促结构调整的意图不言自明。
在流动性面临“春旱”之时,降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的奶酪。过去跨境资金流入压力大,由外汇占款管道投放的流动性增加,实体经济有“内涝”风险,自然要通过准备金回收一部分。随着国际收支渐趋平衡,央行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通过外汇占款管道投放的资金大减。此时降准释放近6000亿元资金,是为了补充基础货币缺口,投放总量未见增大,评判为大幅放松、强刺激是不准确的。
所谓“明者因时而变”。从以往经验来看,降准工具投放资金期限较长,效果较为明显,一般在基础货币缺口过大且难以通过其他政策工具来代替时使用。去年以来,从SLO、SLF、MLF到再贷款、逆回购,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日益丰富。然而,这些工具大多期限不超过1年。短期使用抵补基础货币缺口,可以避免资金面大起大落。若长期使用,则难免造成商业银行“短借长贷”,加剧期限错配。而且今年基础货币缺口可能更大,仅靠这些工具难以为继,加之外汇占款增速回升概率较小,此时降准符合央行审慎的操作风格。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将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避免流动性过松或过紧带来严重问题。在目前“三期叠加”阶段,我国仍有部分财务软约束主体占用不少金融资源,货币信贷总量较多、加杠杆空间很小,流动性过松、利率过低容易导致结构扭曲固化以及债务率和杠杆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转向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防止因实际利率过高、基础货币缺口过大导致实体经济“旱情”加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因此,要观察通胀、基础货币缺口、经济增速等基础条件,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整,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本周不佳的CPI和PPI数据,引发市场对通缩的担忧,是否降准、能否降息再次引起关注。央行面临一次大考。
肖 华:光明乳业和国家标准哪个更牛 2012-09-19 |
食品安全:以“零容忍”倒逼“零风险” 2012-09-26 |
中工时评:利率市场化动了谁的“奶酪” 2014-03-13 |
新华每日电讯:异地互认让公积金由“鸡肋”... 2014-10-15 |
南方日报:奥巴马为何发飙? 2009-03-18 |
南方日报:奥巴马为何发飙? 2009-03-18 |
周人杰:让价格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2015-01-07 |
余丰慧:券商主导直接融资暴增折射什么 2015-02-03 |
证券时报:平抑高房价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2010-03-08 |
证券时报:平抑高房价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2010-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