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北京青年报:环保岂能 止步于“不出事”
段修健
//www.workercn.cn2015-02-16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我是内蒙古阿拉善盟环保局的官员,过去一年的关键词应该选择“情何以堪”。辖区内腾格里沙漠的环境污染问题,经历中央最高层领导批示后才被敦促整改,巴掌啪啪打在脸上。当然,假若我真坐到那个位置上,也会深陷是否作为的困局:要么无可奈何,有“GDP至上”大伞保护,污染企业压根不怕;要么“服从大局”,对荒芜沙漠中的这点污染不以为然。更或者,要在被追责之际吼上一句“点真背”,感慨霉运为何发生在自己任上。

  不管持有何种看法,环保部门的日子越发难过是肯定的。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他们的权力和责任都明显加重。实际效果如何?尚待观察。《科技生活》周刊的记者们分赴多个地方,对多种类型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调查,写成专题报道《不能承受的化工水污染》,指出环保屈居于经济发展之下、监管部门和企业关系暧昧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在这些问题背后,不仅仅是地方主政者政绩观的偏差,还和奖惩评价机制的结构性矛盾有关:无论环保工作做得好与坏,其效果往往都不能立马显现。虽然环保部门被施加的压力很大,但官员重视环保的动力还很缺乏。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把绿色环保纳入官员考评标准。但是和财税数字不同,环保工作的成绩不太好客观衡量,效果也不该以短期结果进行评估。和经济发展项目的短平快打法相比,环保监管更讲究长、繁、慢。对环境污染的放纵,恶报可能会在挺长时间之后才会来到。环保工作布局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谋划善举的回报很难在短期内等到。一项好的管控措施,很难立竿见影,可能要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人们才能看到成效,谁有耐心等得到?这就对很多官员失去了吸引力。

  因为官员流动性相对大,出于工作需要,他们随时都可能被组织调动到其他岗位。作了恶,拍拍屁股走人,会有继任者来扛;行了善,结出的果实还来不及等到。在短任期、高产出的目标催促下,“以环境换GDP”之类的短视做法也就不足为奇,更何况他们还有“不会正好让我摊上”的侥幸心理。官员对工作成绩有迫切需要,并不能指望他们每个人都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风亮节,也不是每个官员都有“百年大计”式深谋远虑。不是不能做到,是这么做之后能拿到的“实惠”看不见、摸不着。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通知,要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进行终身追究。我想不妨更进一步,在厘清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岗位的责任后,建立官员的终身环保工作档案,和地方行政首长、环保官员如影随形。对正反两个方面的效果都进行长期考核反馈,不局限于干部任用考察的一时评价。不能止步于不出事,做点事更重要。

  终身追责打消掉“人去责免”的可能,但这只是在消除相关官员的环保惰性。如果他们重视环保仅仅是由于怕担责,时间一长难免会沦为被动应付。与此同时,还得给他们增加驱动力并保持惯性,用制度化措施鼓励环保的长远眼光。比如,如果多年之前的某项环保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相关人员也应当受到奖赏,也能为升迁考察和政绩考核加分,不能因为他已经转换岗位或调离本区域就置若罔闻。

  环保工作的思路需要增加一条:惩恶同时,也得扬善。要让官员们看到:不把环保工作做好,走到哪里都头悬利剑;实打实搞起生态环境保护,也并不是在默默给别人做嫁衣,更不是浪费精力和时间。《科技生活》周刊的记者们的调查耗时间、耗精力,揭示的问题也触目惊心,这是一种有力的外在监督,除了通过外在的监督与惩戒,激发内在动力鼓励善也同等重要。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恶者,也不能让每个为善者寒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