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网络春晚里的家国情怀
//www.workercn.cn2015-02-27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以“万福送万家,共享中国年”为主题的2015年CCTV网络春晚,顾名思义,必然是一场紧贴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网络晚会。是以,网络元素无可回避要贯穿其中,但是,却不乏家国情怀。就像这台晚会开场于乌镇的选择一样——乌镇既是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也是一座美如水墨画的江南古镇,在这里,新兴的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的家园情结,融合,辉映。

  90多岁的饶平如老人带着温馨的手绘图画,讲述自己和妻子美棠跨越时代、相伴70年的爱情故事,固然是一曲爱情长歌,却也是一首充满故事的家园离骚。河北女孩李璐给远在故乡的姥爷、姥姥,绘就的长长的“微信使用指南”,固然亲情盈溢,却也流淌着一段魂牵梦绕的乡愁。普通大学生赵芸逸带领研究生支教团队,在西南山区开办“阡陌学堂”,固然情满山麓,却又何尝不是植下了一个更大的家园梦想……

  从乌镇到曲阜,从西安到义乌,“快闪”镜头在网络春晚的视频中延展,所捕捉的是这些极富传统意味的代表性城市的民俗文化,而关乎民俗传统的沉淀与记忆,恰恰是家园情结的精神内涵。一曲颇富韵味的《丝路梦乐》,表现形式上兼具了古老的历史感与高科技的现代感,在嵌入“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民俗风情后,让“一带一路”的包容、共享、互惠呈现在画面前,则更像是掀开了一张更广阔的家国画卷。

  互联网是虚拟而无限的,家国情怀是传统而有源的。正因于此,当互联网思维越来越活跃,互联网技术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不免会有一种担忧:家国情怀会不会被解构。事实上,就像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的一个段子:“这几天,北京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铁岭、回到建福、回到广西,名字又变成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剩……”。即便是“低头党”低着头,春节前匆匆的旅行方向也是——故乡。

  无论如何,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家国情怀才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成。网络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却无力切割掉流动性越来越频繁的现代人的乡愁。相反,正因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加大了社会的流动性,让越来越多背井离乡的人们心中装进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园情结;也正因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让太多像河北女孩李璐一般的“候鸟”,有了通过移动终端释解与勾连乡愁的便利和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CCTV网络春晚既有对亿万网民家国情怀的呼应,也有对互联网思维与家园情结相融合的阐释。区别于传统农耕时代的春节,而今的春节已然是太多人纾解乡愁的时段,回家,成了不二主题,而回家,是为了寻找再次出发的力量。扩展开来,无论是于民众个体,还是于整个国家,春节的祥和与团圆、惬意与安然,都是为了积攒再次出发的力量。

  而这个过程,既有纾解乡愁的温馨,也是思索、沉淀与浓郁家国情怀的时候。所谓文艺创作要接地气,春节时令要接的地气,就当是厚重延绵的家国情怀。这其中,有宏大叙事,但却更需要一个个平凡而又真挚的家园故事,有苦、有泪,也有欢愉、有温情;有对“沦陷的乡村”的悲愁,也有对重构家园的畅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