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青年报: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意味着什么
财经战略研究院 张德勇
//www.workercn.cn2015-03-0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标志着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开始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将会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再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

  2014年,中国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加上中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实际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超出中国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至此,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201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一目的国,由此而来的资本净输出国的地位,实属不易。它标志着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开始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将会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再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向经济强国迈进

  在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较低、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政局稳定等因素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自从2011年中国GDP升至世界第二位后,尽管2014年GDP增长率仅为7.4%,创24年以来的新低,但GDP总规模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成为继美国之后“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第二个成员,稳居世界第二,也拉大了与第三位日本的距离。从人均来看,初步核算,中国2014年人均GDP达到7400多美元,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等省区市均迈入“人均1万美元”行列。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分水岭,意味着中国部分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预示着中国整体上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行列靠近。

  虽然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某些省区的人均GDP也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大多数观察者认为,中国总体上依然属于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离经济强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所谓经济强国,其中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国际金融规则等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要具备这样的标志,除了苦练内功,在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强身健体外,也要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纵观世界上各经济强国崛起的历史,不难发现,每个经济强国的崛起,无一不与经济的“走出去”有关。与这种“走出去”相伴随的,毫无例外地则是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经济强国,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资本输出国;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首后,一直以来就是头号资本输出大国;日本、德国也是依靠大量的资本输出,带动经济的成长,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强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国家成为经济强国背后的逻辑,昭示着中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走上资本输出之路。

  自中国政府在2001年确定“走出去”战略以来,一大批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投资进程,涉及的领域除了矿产等资源领域,也逐渐扩展至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旅游、保险等行业。事实上,依当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具备了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为推动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提供了便利条件。2014年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然,更是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从今以后,中国在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对外投资,利用资本输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好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嬗变。

  赢取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

  凭借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世界工厂著称,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找不到中国产品的影子,这为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然而,站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不难发现,中国多数产品只是嵌入到国际产品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创利能力不强。这种为全世界尤其为发达国家打工的现象,在拉动中国近些年来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承受了环境污染、资源损耗过大等代价。如果我们继续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徘徊,充其量只能算一个“虚胖的”经济大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结构正从粗放型增量扩能为主,转向以质量效率型为导向的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深度调整。这自然就预示着,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前行。

  在这方面,以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言,不失为是个好办法。在跨国投资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把投资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福利的增长;另一方面,投资国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到东道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中,从而获得较高利润。依此观点,中国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口红利的递减乃至消失所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可能变成劣势产业,获利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这些产业完全可以在资本输出的带动下,实现跨国转移,并借机促进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中国一些新兴的现代制造业,如高铁、核电,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而且产品附加值高,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因此,这类产业通过资本输出,积极参与到东道国相对劣势的产业中,不断扩大我们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优势地位,也有利于消化国内部分过剩的产能。

  一般而言,一旦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竞争优势,即有望一定程度地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勤劳而不能致富”的问题。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其企业往往进行全球布局,建立以本国跨国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以资本输出获取外部资源、市场与利润,不断强化诸如航空、信息技术、金融、生物科技等产业的优势地位,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掌握着全球资源配置和利润分配的权力。尽管当前美国制造业产值已落后中国,但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地位,却使得其人均GDP远高于中国,致富能力也远强于我们。究其原因,这不能不与资本输出所带来的全球产业布局、积极谋求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在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之际,也拓宽了我们勤劳致富的空间。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启动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其目标是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贸易结算货币、金融投资货币和央行储备货币,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能够与中国的综合国力相符。要实现这个目的,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提供了一个可以助力的平台。

  美元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它的国际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美元资本输出的过程。进入20世纪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趁着两次世界大战后其他参战国恢复经济而急需资本投入的机会,美国以贷款、援助等形式,如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向欧洲等地投放了大量的美元资本,在国际借贷、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积极推广以美元计价,并借机排挤英镑,最终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此推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离不开中国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提携。

  尽管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美元进入升值通道,但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还是有所上升,较为强势的人民币成为中国大量对外投资的有利因素。如果对外投资直接使用人民币的话,这反过来又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去年以来,中国提出的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规划“一带一路”经济带以及建立中韩、中澳贸易区等大手笔举措,从国家战略高度,以政府资本撬动民间资本,搭建起了中国由周边国家扩及世界的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由此,利用好资本输出这一平台,假以时日,当在资本输出的带动下,人民币越来越成为国际间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金融投资货币以至各国央行储备货币时,人民币国际化自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