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代表委员的“炮轰”,可能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特别是被批评的部门和有关领导,能够以宽容的态度,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姿态,来对待“炮轰”,并且努力实现和代表委员的良性互动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正式拉开帷幕。昨天的政协小组讨论会后,一位采访会议的记者与同行交流时说,今年的两会气氛热烈,但似乎较往年平和,两会的空气中少了一些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的火药味,迄今为止,还没见老“炮手”“开炮”,也未有新“炮手”涌出。
两会本质上并不需要搞得“硝烟弥漫”和“炮声隆隆”,没有见到“炮手”“开炮”,也没有遇到讨论过程中的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并不说明会议质量不高,也不能说明代表委员履职不积极,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质疑。实质上,只要代表委员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所代表民众和群体的意见,积极地参加会议审议和讨论,积极地提出议案、建议和提案,督促“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两会”的质量就会有保证,代表委员的履职成绩也就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
当然,对于前些年出现的大多数“炮手”和屡见不鲜的“炮轰”现象,我们也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记者和有些民众希望代表委员“发炮”的心理,我们也应当给予理解。有人曾说过,“无辩论,不民主”。两会期间,5000多名代表和委员齐聚北京,发言多,采访多,新闻报道密集,一些有价值的声音和观点,容易淹没于舆论大潮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特别是主管部门的关注。经过“炮轰”,特别是经过知名度高的代表委员“炮轰”,社会关注度大大提高,主管部门往往会高度重视,从而推动民众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
有些时候,代表委员之所以“炮轰”,还和主管部门处理问题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受到“炮轰”的问题,往往是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代表委员的“炮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履职为民的热情和责任感。在这个角度上,民众是希望有“炮手”适时“开炮”、为民“开炮”的,会议组织者等各方面也都会理解。从法律的角度讲,依法履职所必要的“炮轰”,也是受到保护的。
当然,“两会”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舞台,代表委员的“炮轰”也绝不可沦为过嘴瘾。“开炮”是为了解决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是为了满足代表委员的一时快感。过嘴瘾的“开炮”不仅不会让民众感到兴奋和激动,还会让人有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从而使“开炮”者引起舆论的“炮轰”。
“炮轰”可以,往往也会受到民众欢迎,但一个重要的条件却是必须“用脚说话”。代表委员“开炮”前,首先必须经过认真的调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在汇集所代表民众或群体意见的基础上,甚至经过科学而缜密的论证,才能形成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然后在会上提出。没有经过广泛的调研,不能有效代表民众意见的“炮轰”,反而有可能被指责为“雷人雷语”,产生不良的影响。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代表委员的“炮轰”,也可能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特别是被批评的部门和有关领导,能够以宽容的态度,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姿态,来对待“炮轰”,并且努力实现和代表委员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赢,才能促进工作的改进,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
中国网:“两会”闭幕,全民参政热情必须延续 2009-03-13 |
中国青年报:超越“炮手”的参政议政新风 2009-03-10 |
燕赵晚报:“两会”精彩不能过分依赖“炮手” 2010-03-02 |
燕赵晚报:“两会”精彩不能过分依赖“炮手” 2010-03-02 |
南方日报:两会不是让刘翔们来学习的 2009-03-12 |
南方日报:两会不是让刘翔们来学习的 2009-03-12 |
中国青年报:超越“炮手”的参政议政新风 2009-03-10 |
大炮筒和小碎步 2014-03-11 |
中国网:“两会”闭幕,全民参政热情必须延续 2009-03-13 |
新华每日电讯:希望“炮手”归来 2009-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