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几天,北京的天儿真不错,人们仿佛看到APEC蓝又回来了。3月5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而这一天,也恰逢每一年都会到来的雷锋纪念日,倘若雷锋同志还健在,倘若他也来开两会,定不用戴着口罩来了吧。
近半个世纪的漫漫征途上,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几代国人成长的路标。时光转眼跨进2015年的门槛,雷锋的名字我们不曾忘记,雷锋精神当然更须提倡传承。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为民代言,共商国是,媒体不停奔波,将两会声音上传下达,我觉得这些也都是雷锋精神在个人身上的转化和体现。
如果雷锋同志还健在,他应该会很高兴,因为在全社会都弘扬和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品德好,行为端,拥有“奉献、诚信、敬业”的“钉子精神”的人越来越多了,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不但没有被抛弃,而且得到了更完美的诠释。不计回报的善行、舍生忘死的义举、无怨无悔的坚守,每一天都在平凡人中间上演,那种面对苦难时的乐观,遇到挫折时的坚韧,受到误解时的豁达,在这个社会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我们承认这个社会处处有真爱的同时,并不否认这个社会还存在另一面的冷漠,当路人麻木地从小悦悦身旁走过,当乘客对公交车上的歹徒视而不见,人们也许会心生凉意、心存疑虑,发出“道德之问”:曾经感动和激励几代人的雷锋精神是否正在被某些人丢弃?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人性有丑陋的一面,我们不能无视丑恶现象的存在,但我们绝不盲从丑恶,正因为丑恶现象的存在,才使我们心生一种强烈对比,映衬出宝贵精神在物质丰富年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我们可以时常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他人遇到危难,我们能否放下计较自我得失的“小算盘”施以援手?利益诱惑在前,我们能否坚守底线诚实守信?丑言恶行挑衅,我们能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正义得以伸张?
也许,我们只是给失学儿童捐去一本教材,也许,我们只是在拥挤的车上给老人让个座,看似微不足道,却同样传递了一份温暖,创造着一种感动。其实,高尚的雷锋精神压根儿没有高高的门槛,只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无数细小的热情足以让冷漠的坚冰融化,汇聚起温暖世界的热量。“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最美婆婆”陈贤妹救起小悦悦,“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虎妞”杨艳艳面对歹徒挺身而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雷锋精神的最新注解,用感动中国的精神力量支撑起社会的道德大厦。这闪光品质背后,是用大爱续写感动,是一份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
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我想,雷锋精神也需要有种新常态。人活着,归根结底活的是一种精神。人创造精神,人又被这种精神所创造。两会时间,经济新常态需要雷锋精神新状态。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助人、奉献不只成为代表们议论的话题,而是内化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那这束精神之光定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
新华网: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010-03-05 |
中国青年报:“雷锋精神”申遗不如公民意识... 2009-03-13 |
扬子晚报:“不识雷锋”谈不上什么“道德沦... 2010-03-05 |
扬子晚报:“不识雷锋”谈不上什么“道德沦... 2010-03-05 |
新华网: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010-03-05 |
中国青年报:“雷锋精神”申遗不如公民意识... 2009-03-13 |
张 倩:新时期雷锋精神应有新的内涵和方式 2012-03-05 |
刘社欣:善小而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落脚点 2012-03-05 |
张 真:顺“俗”而教事半功倍 2012-07-10 |
黄福特:雷锋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 2014-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