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游客不文明的消息,不时从境外传来。飞机上打架,儿童街头解手,全都引起社会公愤,骂声不绝于耳。最新消息说,有名的泰国清莱白庙因中国游客如厕的不文明行为,本月初曾一度禁止中国人进庙,庙方近日决定另建一处洗手间,供非中国人使用。国内又是惊诧莫名。
国内骂人的,一定是觉得“中国游客”给自己丢了脸,让自己躺着中枪、名誉受损。言外之意,是自己作为文明人受到不文明同胞的连累,真是够倒霉的了。
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所谓“中国游客”,他们并不是因公出国公干,代表着中国、人民政府或者国企事业单位,很可能也不代表任何组织。无论他们在国外的行为文明不文明,都纯属私人行为,行为后果应由本人承担。
所谓“中国游客”,一个举止是否得体意义上的指称性名词,实际上是由境外舆论建构起来的。一个或者几个人的个体行为,被归入一个占人类总数1/5的巨大群体名下,形成一种涉及面畸广的刻板印象。行为不文明者来自中国,但中国有13亿人口,现在他们满世界跑,其行为规范化程度千差万别,人与人大不一样。理性的态度,是就人论人,就事论事。拿“中国游客”说事,必然是打击一大片,误伤一大片。
这样做也有几分合理性,因为区别对待成本很高,对他们进行简化归类,再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可以免去很多麻烦。泰国白庙把游客分成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相应地将厕所分成供中国人使用的和非中国人使用的,麻烦应该可以减少不少。但非理性思维必定有其后果,这是很多人未曾想到的。近些年来,西方舆论一直指责中国“民族主义抬头”,在中国国内,倒是有些人提倡做“世界公民”,比如尽国际义务,到纽约、巴黎去购物等。而不停地拿“中国游客”说事,却将那些张扬个体性的中国人打回到民族国家标签下,而且像是在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某些管教措施似的。
由此看来,“中国游客”名誉受损,固然是由个别来自中国的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触发,归根结底却是由旅游目的地人们的非理性思维造成。个别中国人是“祸因”,但国内文明人士名誉受损是境外人士的认知错误,如果我们要进行追责,其实应当找那些旅游目的地论理,打舆论攻防战。这正如河南人发动宣传战,反对外地歧视河南人一样。
一听说个别中国人在外举止不文明,国内文明人士马上破口大骂,这其实是一种新型“窝里斗”。这种“窝里斗”把独立个体与其他个体捆绑在一起,以为每个中国人都代表着全体中国人的形象,从而对一切个体行为进行群体关联,要求每个个体时刻履行集体责任,“注意国际影响”。
其实这也是一种非理性反应,国内所谓文明人士也不是真文明。骂国人在境外丢脸,这除了发泄负面情绪,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据说美国人在世界上的名声比“中国游客”还糟,但没听说其同胞在国内如何叫骂。提高国民素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正有效的不是宣传和骂,而是好的学校教育。动辄骂人,表面上似乎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也算不上文明。
赵海建:中国游客被妖魔化是一堂启蒙课 2013-08-05 |
国人走出去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中国 2013-08-07 |
国人走出去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中国 2013-08-07 |
汤敏军: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2013-08-29 |
姚建元:国内习惯动作使然 2013-08-29 |
胡 侃:文明素质游 且行且珍惜 2014-04-30 |
李浩燃:中国游客应成为“流动的风景” 2014-09-26 |
汤嘉琛:黑名单治机闹匡扶旅游文明 2014-12-15 |
于 静:“又是中国游客”的警醒 2014-12-23 |
戎国强:“中国游客”与中国脸面 2014-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