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往年清明节期间,大量祭扫人员、车辆涌入南宁市内各大墓园,造成交通拥堵。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各墓园的人车之多也可预见。3月28日,是清明节前最后一个周末,不少市民为避扫墓大军,选择错峰祭扫。市民黄先生说,清明小长假三天自己得和妻子回老家,所以就提前来祭拜了。(3月29日《南国早报》)
黄先生为何选择错峰祭扫?这是因为,清明节三天假期的时间,他另有安排,需要陪着妻子到丈母娘家探亲。假如说,没有了这个特殊情况,又会如何?兴许也就不会有了这次错峰祭扫了。应该说,很多人有这种情况、错峰祭扫,确实是化解拥堵的好办法。但是,有两个难点需要破解: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观念。
错峰祭扫,时间是最大的绊脚石。清明扫墓,最理想的时间就是三天假日,此前虽然有陆陆续续的祭扫人群,但是,这个人群与三天假日相比,应该还是属于小众的。这是因为时间是最大的牵绊。尤其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更为明显。想让大家支持错峰祭扫,就要首先化解时间的难题。
这就首先要创造宽松的时间。一方面,对于习惯让职工加班的单位来说,在清明节之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要尽量不安排加班,以便让大家可以在这个最靠近清明节的双休日去祭祀故人。另一方面,在清明节之前的工作日,还应该推行宽松的请假制度,让一部分人可以请假去扫墓。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疏散扫墓人流。
错峰祭扫,观念是最大的束缚绳索。很多人习惯了在距离清明节最近的日子去扫墓。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心情,才能与“清明时节雨纷纷”相吻合。无疑,很多人都会选择最靠近清明节的日子去祭奠先人,觉得这才是清明节的“过法”。由于集中选择了这几天,拥堵也就可想而知。
试想,表达对故人的怀念,难道只有在“雨纷纷”的时候吗?这还是传统观念造成的。假如说,我们的观念能够更新,在祭祀先人的时候,放下对“雨纷纷”时节的留恋,能把时间放在清明节之前的半个月和此后的半个月,这就可以拉长祭祀的时间段。时间长了,祭祀就会是陆陆续续的了,也就不会拥堵了。我们不妨把清明节变成“清明月”,鼓励市民在这个月份里去祭祀,而不是就固执的选择“那几天”。而在清明节小长假,则选择与老人、孩子去踏青,这才是节日之义。
当然,提倡错峰祭祀,政府在服务上还要多些关心和细节。比如是不是可以免费提供公交车辆,这样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比如是不是可以实施预约制度,依据市民申请的日期,进行合理的调配。清明时节不仅有“雨纷纷”,还有“路堵堵”。化解拥堵,错峰祭扫还可以做得更好。
张国栋:清明祭扫前移文明急需跟进 2010-03-26 |
长江日报:民情风俗重于管理需要 2010-03-30 |
长江日报:民情风俗重于管理需要 2010-03-30 |
郑 文:清明祭扫方式不妨多样一点 2011-04-02 |
宁波日报:让清明回归“清明”的本源 2013-03-27 |
绿色祭扫正当时 2013-04-02 |
京华时报:“低碳”的清明更文明 2010-04-03 |
圈点新闻 2014-04-04 |
京华时报:“低碳”的清明更文明 2010-04-03 |
千龙网:清明将至,期待文明低碳祭祀蔚然成风 201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