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尔夫球场的“野蛮生长”,折射的是一种“时代病”,官商的勾肩搭背、经济发展的粗放冒进,都能从中找到影子
全国已经取缔的高尔夫球场名单3月30日由国家部委联合公布。包括北京温榆河高尔夫球场等全国66家违法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已经取缔。据悉,按照国务院部署,各地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月31日新华网)
10年间,11道有关新建高尔夫球场的禁令,却依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建设的“大跃进”之路。在此背景下来审视此次一次性取缔66家高尔夫球场的治理成果,其中所彰显的监管决断力与治理信号,无疑值得重视。但无论从高尔夫球场治理的现实纠葛与其相伴的复杂生存链条来看,对于违规高尔夫球场的清理,注定难言轻松,且在取缔的基础上,更要将防止反弹提前纳入治理规划。
高尔夫在中国之所以被赋予特殊意味,出现野蛮式生长,主要有两大推手。要保障清理行动的顺利进行,并防止后期的死灰复燃,就需要在这两方面加以重点防范。
一方面,要继续以反腐为抓手,挤压高尔夫球场上的权力参与空间。一些落马官员都或多或少有对高尔夫运动的“偏好”,如海南落马官员谭力,在被中纪委调查之前还在外省,由私营企业的老板陪同打高尔夫球。而从八项规定执行以来,已有多地曝出高尔夫球场因为生意惨淡而不得不谋求转型。就在昨天,商务部合作司司长王沈阳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参加企业安排的打高尔夫球等活动,被驻商务部纪检组立案调查,或成为八项规定执行以来,第一个因违规参加高尔夫活动而被调查的官员。
可以预见,随着后续八项规定执行与反腐行动的进一步推进,只要高尔夫球场的权力消费刚需被抑制,违规高尔夫球场反弹的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高尔夫球场的遍地开花更是过去地方粗放式发展的一种现实佐证。原中高协秘书长崔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提出之前,我们政府考核干部是以GDP为硬指标,而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恰恰符合了大宗土地开发、投资等条件,因此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欢迎。”这种政绩激励之下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高尔夫球场在助长发展泡沫的同时,也带来“高耗地、耗水、高污染”的发展之痛。以此而言,当地方发展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对于高尔夫球场的路径依赖,也将得到遏制,高尔夫球场的野蛮晋升之路或将越发式微。
在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通告中,此次66家高尔夫球场的取缔被表述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难预见,此后各方对于高尔夫球场的清理、取缔力度还将加大。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取缔之后,围绕着高尔夫球场的转型与后续的土地利用和责任界定的问题,也应该得到妥善解决。譬如,绝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存在着先期的违规审批等问题,这之中的责任问题又该如何厘清?这些不仅关系到清理、取缔的进度,也将对是否会产生反弹带来深远影响。
作为一项运动,高尔夫本无原罪可言。现今的清理,只是剔除其所附着的不正当关联利益,使其回归到运动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高尔夫球场的“野蛮生长”,所折射的不过是一种“时代病”,官商的勾肩搭背、经济发展的粗放冒进,都能从中找到影子。因此,取缔违规高尔夫球场或许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由此告别那个催生高尔夫球场野蛮生长的“时代”。
检察日报:猛托房价“高尔夫” 2010-04-02 |
检察日报:猛托房价“高尔夫” 2010-04-02 |
大众日报:谁给了违规高尔夫球场建设的通行证 2010-05-06 |
张连洲:“应“零容忍”对待违规高尔夫球场 2011-06-21 |
贫困县建高尔夫球场 2014-06-30 |
新华社:清理“野蛮生长”高尔夫球场不能手软 2014-12-10 |
法制日报:以反腐为契机整顿高尔夫球场 2015-01-20 |
刘志奇:“动真格”整顿违规高尔夫球场 2015-01-23 |
广州日报:让追责阻止高尔夫球场胡乱“上马” 2015-02-02 |
违建高尔夫球场不能止于取缔 2015-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