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解放日报:无底线的颠覆不是创新
施平
//www.workercn.cn2015-04-2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无疑是当今曝光率最高的关键词,然而,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也混进来了。

  前一阵“滴滴打车”们闹得沸沸扬扬,是非还没分明,一个叫做“滴滴打人”的手机应用又悄然而生。媒体发现使用这一软件,竟真能召来打手代为约架、报仇,据说“收费六百打到骨折”。像这样明火执仗“单挑”法律的应用,也能叫创新?更匪夷所思的是,国外某款号称“小三神器”的网站和APP也宣称将在中国设立分支,赤裸裸地要为婚外情提供社交服务。

  千万别以为,这些新闻都是笑谈。曾因涉黄而被查的“陌陌”CEO就大言不惭地说:“以前受制于平台的缺乏,一年只能有两三次机会,现在可能有十次,无非是数量上的变化而已。科技都是便利人类的,不是来束缚人的。”此类“理论”言之凿凿,似乎还有几分歪理,也许真把一些人给忽悠了,要不怎么就有“疯投”,去投资这些“创新”项目呢?

  如果不为创新设置基本的底线,恐怕就是在培育灾难。

  的确,社会上的负面现象,如婚外情、一夜情、花钱请打手等等,本来就客观存在,其根源不是社交工具。然而,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很容易将原本碎片化、个体化的阴暗面扩散开来,影响到整个社会。过去,只是偶发性的负面行为,一旦加载到互联网上,甚至以互联网手段为之加成,就会成为系统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其连锁反应带来的风险难以估量。

  更糟糕的是,在一些所谓的“先锋人士”眼里,根本就不顾虑自己干的事是否反社会、反道德。在他们看来,创新就是要“颠覆”、要“偏执”,不疯魔不成事。于是,各种钻牛角尖、挖空心思接踵而来。对革命烈士可以插科打诨、对历史是非可以颠倒反复、对人情伦常可以玩世不恭、对法律可以视若无睹。这些人目空一切,却忘记了最朴素的道理——正是这些被他们轻视和蔑视的价值观,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石。

  一个世纪前,鲁迅就问过,人拎着自己的头发,能够脱离地球吗?人类实现登月的今天,这句话仍然适用。谁要是跟自己的头发过不去,越用力就越自虐。最近,某饮料精心炮制的网络公关稿,不就是吃了“忘本”的亏?

  有人说,科技没有黑白之分,全看是否用在正途。这与创新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创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智力成果,就其创造的价值来看,满足人们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确实具有“便利人类”的主要特点。不过,创新跟科技还是有所区别,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日常话语里,人们都给予“创新”正面或正向的评价。逆向而推,即使是使用“滴滴打人”或者“小三神器”这样一些负能量满满的工具,也不意味着用户内心真的赞成这种行为。如果,真把“便利”当做创新的唯一标志,“历史悠久”的色情网站们才是这一行的祖师爷。但是,再怎么“创新”,“黄赌毒”永远人人喊打、为社会公义所不容。可见,没有底线,就无所谓创新。

  遗憾的是,在创新驱动、创新社会方兴未艾的当前,一些人还没有完全厘清底线意识。搜索网站充斥着黑广告、聊天工具捆绑流氓弹窗、手机短信频频吸费诈骗,烟草技术居然也能评上创新奖。如果,创新只是同步放大社会的黑与白,那这样的未来有什么可期待的?对梗阻在社会创新观念中的种种混乱,必须进行清理了,要确保社会创新与社会文明进步相向而行,与大多数人的福祉紧密相连。至于,滴滴打人、××神器之类的玩意儿,该找你们的不是用户、也不是投资人,而是警察叔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