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聆听产品的“哭泣声” 
祝 伟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根据不同现实情况借鉴反思,深耕产业革命与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前不久闭幕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东道主德国宣布将正式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以巩固其工业强国的地位。在博览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也雄心勃勃地提出打造“世界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作为观察世界制造业发展潮流的一扇窗口,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传递出的这一信号值得重视。

  这几年,“制造业回流”“重振制造业”等词汇频频见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因为制造业的流动会直接造成社会问题,因此人们观察的焦点往往集中于“回流”,而忽视了“重振”。事实上,不少国家对制造业的种种改革,重点在于通过税收、研发、人才培养、贸易环境等多方面措施推进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不少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政策框架。

  比如重振“美国制造”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率,对高科技制造商加倍减税,并为一些新兴企业和制造业出口商提供贷款支持。同时,将产业、大学和联邦政府联合起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最近两年又将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航空与太空能力、生物纳米、新一代机器人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德国的创新则主要以企业为抓手。政府宣布接管此前由企业界主导的“工业4.0平台”,凸显了政府对提振制造业的迫切态度,在标准化制定、技术研发、数据安全、法律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结合,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生产,从而确保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印度莫迪政府去年宣布推行“印度制造”计划,目标是在10年内将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占比从15%提升到25%。印度优先发展的是该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如汽车、太阳能和制药等;另一方面,印度坚持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重视整合中小企业的力量,为它们创造便利条件,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目前在印度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占整个制造业企业的40%,在占GDP15%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就达8%。

  虽然面临“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竞争局面,但我们这个拥有巨大制造业总量、不同制造业形态的国家,客观上具备应对各种竞争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虽然制造业升级的世界性潮流来势汹汹,但也提供了不同国家振兴制造业的契机。根据不同现实情况借鉴思考,深耕产业革命与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有人说过,研究中国,就是研究全世界。遍览东北、苏杭、广州、西部,各地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升级之路,有赖于生产者善思考、敢创新。稻盛和夫曾这样比喻生产者: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如果找到了不合格产品,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无论走任何制造业振兴的路子,都离不开生产者的作用。当我们把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中国工人留给世界的印象不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是精益求精、富于创新时,“中国制造”必能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