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不能突破伦理界限
光明网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5-1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4月18日,中国教育部主管的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发表了中山大学的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小组使用CRISPR技术对人类胚胎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伴随着此文发表引发的争议,世界科学界最权威的两本期刊《自然》和《科学》均曾拒绝刊发该研究成果论文的消息也被披露了出来。

  《自然》和《科学》杂志拒发上述研究成果论文,均出于伦理禁忌的理由。《自然》杂志甚至为此发表社论,阐述其拒绝发表该论文的伦理考虑。《自然》的此种举动实属罕见。在其5月6日的社论中,《自然》杂志明确表示,这项“研究的细节也清晰地显示,短时间内任何试图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人类生殖细胞的尝试,都会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任何明智的实验室、监管机构或国家,都不应该考虑尝试把编辑过基因的人类胚胎植入子宫,并且发育到生出人类”。

  据介绍,中山大学研究小组所采用的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并非其首创,早有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了相关科学原理,基于这一原理而产生的CRISPR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中用于修改动物细胞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因此,“就这篇论文来说,实际上并没有技术上的创新性”。2013年,可以大大降低基因改造成本和操作难度的CRISPR-Cas9(通过Cas9蛋白对外来DNA序列进行双链剪切)技术问世,从而为研究人员对灵长类动物基因进行精确改变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问题正在于,人类是否可以借助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把一切科学研究证实了的可能性都变为现实。这个问题,当然不独今天存在。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开始加速度奔跑起来的时候,牛顿要借助神学来缓解其发现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应用前景所造成的不安;爱因斯坦等发现了裂变原理的科学家联署信件表达对裂变技术使用前景的忧虑,进而明确表示反对制造和使用原子武器……近些年,人类干细胞研究的技术应用前景,也激发了科学界、宗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伦理大讨论,这也是产生CRISPR技术的国家的研究团队,在有关研究中相对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现时基因研究的动因,其基本动因和主要理由,概为要治愈人类的一些罕见病证以及尚不可治愈的绝症和顽症。但是,以现有科学发现和技术手段看,随着基因技术而至的,是并非确定无误的未来。由此提出的问题就是,全体人类是否要在没有确定未来的情况下,跨过伦理界限,冒着巨大的物种风险而去攻克那些并非会影响全人类生存的罕见病症以及绝症、顽症?上述问题,也正是国内有评论称“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这项修改人类基因的研究在国际科学界多为负评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不少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就此研究成果发表呼吁“禁止改造人类基因”。有科学家表示,“在完善CRISPR-Cas9这项技术的进程中,科学家们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用在人类胚胎上,完全没有必要,很可能只是想要吸引眼球”。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说,“从行业内部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不过是把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搬到人类胚胎上重现。并没有提出新的方向、新的问题”。其实,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在论文中也表示,“想要对正常的胚胎进行编辑,成功率必须接近100%.这表明目前该方法还非常不成熟,因此我们暂停了”。

  但愿这个暂停不仅仅是出于技术的原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