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领导干部调研“踩点”之风当刹
张丽娜
//www.workercn.cn2015-05-1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原标题:领导干部调研“踩点”之风当刹

  记者前段时间去某乡镇采访,恰逢有上级领导要来调研。基层为做好迎接工作,专门对领导要去的企业、农户家庭、参观地点等进行了“踩点”。所有调研对象都经过挑选并接受过培训,其中还有不少训练有素的“专业户”——只要有领导来调研,都会被安排到他们家坐一坐。

  自从“八项规定”后,领导干部下乡调研时那种大张旗鼓、前呼后拥的状况明显减少,轻车简从成了新风尚。但是,还是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调研之前先“通气”。在许多地方,“踩点”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明显变了味。领导干部为何不反感“踩点”?大概是因为习惯了调研都看光鲜一面,听假话顺耳了,作风漂浮久了。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都曾承诺,每年下乡调研不得少于多少天。然而,有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向记者反映,一些领导说是下来调研,其实更像是来“做客”,主要是为了凑齐调研天数。至于调研效果如何,是否了解到群众的需求,有没有拉近和群众的关系,他们似乎都不怎么关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不行。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

  一些地方的“踩点”式调研,违背了调研的初衷,这种不良风气会使弄虚作假之风盛行,让领导干部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劳民又伤财,长久下去,调查研究的“传家宝”就会丢掉。

  有人认为,现在讯息如此发达,领导干部想要获悉基层情况,看看逐级递送上来几份材料便可一清二楚,没有必要亲自走下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就算传播技术再发达,也替代不了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只有同群众在一起,才能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掌握一手情况。无论环境怎么变,这一传统和作风不能变。

  那么,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到底该怎样开展更符合群众和时代需要的调研呢?

  一要突出针对性。调查研究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服务。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调研要围绕推进“四个全面”,着眼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要注重对策性。调研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是什么、为什么”,更在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在“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到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是要给工作中的难点找到解决思路,尤其要看看群众的创新实践,多做出一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决策。

  三要心入基层。调研,不仅需要人下来,更要肯花时间,心到基层,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只有领导干部把心用到了,必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踩点”之风自然就消失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