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全球科创中心:历史和未来启示
李万
//www.workercn.cn2015-05-22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要以文化自觉激励创新自信,营造鼓励大胆试错、包容突破现有制度框架、积极进取的创新文化氛围,以更大的魄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养育形成全 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生态位”的创新群落,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创新热带雨林”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又是一项涉及上海未来长远发展和经济社会创新驱动的关键战略举措。这需要从历史和未来多维视角进行思考。

  树立“并跑明天、领跑后天”的创新自信

  首先必须把握未来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根据计量经济学研究,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发生了5次产业变革,或称为经济长波,每次持续50-60年,且都有主导产业和关键的基础网络。有研究指出,由于技术进步加速,第5次长波的周期可能会缩短到30-40年。目前处于第5次长波的下行阶段,科技创新受到高度重视,新的重大突破正在孕育之中——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宏观趋势未来将体现出资源生态复用、智能泛在互联和生命高质延续等等。而依据幂次定律,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人类可能正在走向一个由知识大爆炸带来的超级科技时代。这既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更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上海既要加速追赶、弥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差距,更要前瞻未来,树立起“并跑明天、领跑后天”的创新自信,从现在开始,打造支撑未来的高端高效产业体系。

  关键在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文化和科技大繁荣

  其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把握好创新范式的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政策和实践的变化。有关科学中心的形成与转移规律,科学学最早开展了此类研究,发现形成科学中心的一个先决条件,就在于要进行思想大解放。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清教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开拓与包容精神,既是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前提,更是影响全球的思想解放运动。伦敦、巴黎、纽约、硅谷等这些科技创新中心,无一例外都是思想极为活跃、文化极具包容的区域。今天,用户参与、社群众创的生态式创新已经成为主导型创新范式。研发众包、科技众筹、创业众投、众创空间、跨界融合等新型研发与创业创新组织正在勃兴。由是,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在于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文化和科技大繁荣,以超前大视野部署支撑未来“领并跑”的重大科技创新战略任务,以改革大思路建构知识和创新主导财富分配的新规则,以开放大格局形成世界级的特色区域创新生态,以治理现代化奠定优良制度创新基础。要加快管理创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拓展,从单一主体(政府)管控向多元主体共治拓展,从注重提供科研经费、聚焦攻关项目向开放数据和信息、提供良好创新生态拓展,从重点使用供给侧政策根据向突出需求侧和环境面政策工具应用拓展,加速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演化三阶段看发展之路

  当前,全球价值网络正嬗变为以创新为基础,知识主导、创意领先、研发创新和服务创新相关设施密集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重要时代特征,核心能力在于创意设计和用户体验,核心要素是知识,拥有引领创意设计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强大能力,拥有世界级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创新机构和设施,对全球知识流动、资本运营和资源开发具有关键的调控能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枢纽。

  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在充分发挥知识的主导作用。按照OECD(经合组织)的分类,人类知识可划分为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how(知道怎么做)和Know-who(知道是谁)四类。可以预见的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化,将沿着“能够快速高效吸收转化全球科技成果的科技创新中心”“基于全球性原创议题的自给型科技创新中心”“广纳全球顶尖人才的引领型科技创新中心”发展。

  ——在高效型科技创新中心阶段,重点是能够快速高效吸收和转化全球科技成果,主要是Know-what和Know-how类知识发挥重要作用,处于“知其然”的状况,可以认为是基于技术的创新,政策侧重于持续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

  ——在自给型科技创新中心阶段,重点是建立起的产业自主技术体系得到确立,除了Know-how和Know-what类知识,还掌握了Know-why类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可以认为是基于科学的创新,政策侧重于能够不断提出全球性的原创议题。

  ——在引领型科技创新中心阶段,重点是形成引领全球风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样式,除了Know-how,Know-what,Know-why类知识,更全面地掌握了Know-who类知识,达到“知其谁以然”,可以认为是基于创意的创新,政策侧重于在全球范围内选人用人。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体现和引领着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能够表征和指向未来资源生态复用、智能泛在互联和生命高质延续的趋势,应该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核心知识策源,成为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动机”。换言之,这样的城市必定是生态宜居、包容发展的城市,必定是创意涌动、设计繁盛的城市,必定是领先用户云集、引领创新风尚的城市。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要以文化自觉激励创新自信,营造鼓励大胆试错、包容突破现有制度框架、积极进取的创新文化氛围,以更大的魄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养育形成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生态位”的创新群落,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创新热带雨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