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科交会”为广州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5-22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落户广州,是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结果,是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尝试。立足广州、放眼全国、瞄准全球,再造一个科技“广交会”,必将为广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助力跨越”注入助燃剂。

  第一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于今天在广州举办。交流会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助力跨越”为主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咨询、成果推广交易和产业化服务为主线,旨在构筑一个国家级、精品化、专业化的创新科技成果交流合作平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一场科技交易的盛会,展出的技术项目多达1100个,涉及14个行业,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及港澳台的项目,还有的来自俄罗斯;这是一场科技交流的盛会,两院院士、全国学会等科协组织和科技团体、高校科研院所、有关创投公司、生产企业等人员参与交流;这也是一场重创新、求实效、接地气的交流盛会,在征集技术前,主办单位曾对广州500家创新型企业的需求作摸底,确保技术满足“广州需求”。

  广交会进行“商品”交易,留交会进行“人才”交易,科交会交易是什么?科技成果。人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并不会自动成为生产力。要把创意变成生意、事业变成产业,必须要有“孵化机”。再好的科技成果,若缺乏转化机制,不过是空中楼阁。恰恰,这是我们的短板。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其中只有10%到15%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7万多项,实施率只有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资金是瓶颈。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中间试验再到成型,花了不少科研经费,最终却因“临门一脚”——缺乏资金支持、“研”“产”无法精准对接而功亏一篑,实在可惜。市场是不是缺乏资金?也未尽然。不少专门投资前期创意的风投基金也为找不到合适的孵化项目而烦恼。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摸不着项目,互相抱怨。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应运而生、应势而动,搭建起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为项目与资金牵线搭桥,促成美好“姻缘”。

  科技创新,广州有本土优势。广州集结了全省最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8个;拥有“天河二号”超算中心、6大国家级产业基地、12个协同创新联盟等。2014年,广州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省科技奖励185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数的51.72%和70.61%.成果转化,广州有本土需求。广州拥有大量有闯劲、有活力的中小科技企业。近3年来,在广州新增的25家上市企业中,8成为科技型企业。广大中小科技企业亟需一个平台,以获得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切中科技产业“两头(市场与科研)强、中间(转化)弱”的关键点,抓牢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着力点,搭建起一个满足政、产、学、研、资等多方需求的平台,推动合作,谋划共赢。一位在本届交流会中成功找到资金对接的私企负责人说,“以前常说鼓励创新,结果都是只打雷不下雨。这一次,我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到了对接的合作方”。

  “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落户广州这块沃土、热土,正是广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结果,是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尝试。立足广州、放眼全国、瞄准全球,再造一个科技“广交会”,必将为广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助力跨越”注入助燃剂。

  守住初心,健行致远。“科交会”给广州一个机会,广州许“科交会”一个明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