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亲仁善邻促社会和谐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5-2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2004年到2015年,19个街道共举行了4700多场邻里互助活动,80多万人次参与,200多家单位响应。在拥有104万人口的青岛市老城区市北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已是处处开花。市北区举办“邻居节”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重塑邻里关系对于新时期社会和谐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邻里是一种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们因居住而产生的地缘关系,也是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单位。对有着深厚农耕文化的中国来说,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仅次于血缘关系和宗法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亲仁善邻、守望相助,不仅是每个人的道德目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以商品房社会为单元的社会生活结构造成人际互动日益减少,人情冷漠;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人际交往被割裂,乡村共同体渐渐消失,邻里关系趋于淡漠。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关系则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没有组织凝聚的细胞得不到丰富营养,其发展和完善自然难以为继。市北区11年的努力让我们看到,只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组织,分散的群众力量就能重新凝结,让邻里互助互让、和睦融洽的和谐之风在全社会洋溢。

  改变邻里冷漠疏远的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现代化的今天,悠久的邻里文化传统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依然可以古为今用,以宣扬仁爱为核心思想,以帮扶弱者为优先方向,以自治与乡约为规范措施,以礼让为道德提纲,让传统邻里文化在现代重新放射光芒。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居节的成功,根本原因还在于其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只要我们加强组织,在沟通交流中增进家园意识,在尊老爱幼中体会互利共荣,就能让邻里关系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