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如歌的岁月》:重拾久违的“劳动光荣”
贾蒙佳
//www.workercn.cn2015-05-27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七集系列专题片《如歌的岁月》,近日在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栏目播出,以劳动模范的视角,翻开了共和国绚烂多彩的相册。

  一周一集,一集一位劳动模范,分别对应着20世纪50、60、70、80、90年代以及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如歌的岁月》以每一个年代为背景,讲述上海普通劳动模范的故事。年代特有的场景与劳模生活相映生辉,成为这部纪录片的鲜明特点。

  纪录片摒弃了过去为提高收视率而常常选用的“非领导即明星”的视角,把镜头聚集到一批虽然取得了很大荣誉,又自始至终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身上。用普通人的视角,通过劳模们的喜怒哀乐,有血有肉地展示了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如歌岁月。比如,第一集“双手绘织美好生活”的主人公,是20世纪50年代上海国棉七厂纺织工人黄宝妹。不同于以往作品中工作场景的开篇,这一集从最寻常不过的老年人晨练的画面切入,曾经家喻户晓、被人前簇后拥的黄宝妹对退休后的“冷落”却不以为意,在平淡生活的同时,成立“劳模公司”,帮助生活困难的劳模和工人,更加彰显了劳动者的大爱情怀。

  近两年,一批聚焦劳动、聚焦劳动者的纪录片构成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中宣部组织拍摄的六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充分运用电视画面、场景、细节,展现劳动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纪录片《超级工程》则以重大工程项目为切入点,生动展现工程设计人员、一线操作工人的创新精神、精湛技艺。

  当前,在一些人心目中,“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已经淡化甚至消失,普通劳动者不受尊重、不被理解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歌的岁月》让观众看到更丰满、更立体的劳动者,感悟劳动的喜怒哀乐,品味创新的酸甜苦辣,与影像里的劳动者共鸣。除了讴歌劳动这一永恒主题,也是对当下一些人轻视甚至污名化劳动的正面回应,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尊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8日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引用了《左传》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劳动者的时代意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一系列的“更”,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紧相连。实现它们,需要劳动与实干,需要创造与创新。不管中国以多快的脚步向前迈进,劳模精神永远需要传承,这正是关于劳动者的纪录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