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银行卡免收管理费和年费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网上有消息流传称,自今年5月1日起,银行卡年费和管理费可以取消,但要自己到银行申请,银行并不会主动帮客户取消,并且一个银行最多只能申请一张卡免年费和管理费。多家银行昨日称确实如此,不想继续被收取管理费和年费的用户得赶紧到银行申请办理。不过,减免费用早在去年8月1日就已经可以申请了。(5月26日《信息时报》)
按照我们的理解,既然银行想取消借记卡管理费和年费,那就应该痛痛快快地一步推行到位,统一予以减免,让大家一起享受“免费大餐”。退一步讲,就算在借记卡管理费和年费上可能附着一些服务,有些人需要这些服务,所以必须由客户主动提出取消申请,那银行也应把这一政策完完整整地公之于众,敞开大门欢迎客户前来办理。但现在的事实却是,虽然这一规定早在去年8月1日就实施了,但银行方面却耍起了小心眼,为了多收一些费用,竟然遮遮掩掩,默不作声。这太不厚道。
盘点银行近年的一些行为,不难发现,银行对客户耍小心眼的例子并不少见。譬如定期转存业务,银行一般只是将储户到期的存款按央行现时基准利率进行转存,而银行对其他客户承诺的上浮利率却被排除在外,这也就是说,客户一旦选择定期转存,就会损失银行自行上浮的那部分利息,少则两成,多则三成以上。可银行对此却一声不吭,以致不少人中了转存的“低息陷阱”。再如在银行卡密码的设置上,如果客户设置了密码,一旦丢失或被克隆遭盗刷,那么造成的损失基本由个人负责;相反,若不设置密码,凭签名消费,那一旦出事,个人承担的责任就很小,大部分责任由商家或发卡行承担。可银行就是不肯把“不设密码更安全”这一秘密告诉客户,剥夺了客户的选择权。
表面看来,银行对客户耍小心眼,确实有利于自己,或多赚了钱,或减少了自己的责任。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老百姓知道了实情,心里就会很不舒服,甚至会对当事银行产生一种厌恶感、拒绝感,今后就有可能不愿意再踏进这家银行。而现在的形势是,我国当年加入WTO申请的15年保护期即将到期,金融领域对外资全面开放已近在眼前,到时候,面对服务真诚、热情的外资银行,公众就有可能用脚进行投票。果真如此,那国内银行今天的“小心眼”,就有可能在明天弄丢大市场。
给雕塑“贴金”的若干假设 2010-01-08 |
白 岭:开空户是抢所有投资者的钱 2010-11-19 |
图说:扮“绿” 2012-05-18 |
蔡 辉:7.4亿人吸二手烟的吊诡 2012-05-28 |
权力的焦虑 2012-06-29 |
邓海建:“黑名单”实质是秋后算账 2012-07-19 |
守 愚:微博交锋“深井排污”也是良性互动 2013-09-03 |
佘宗明:官民微博交锋也是良性互动 2013-09-03 |
解放日报:5277包中华烟和777瓶茅台酒 2009-04-16 |
千龙网:拆除新校是用乱作为掩饰不作为 2010-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