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这样一个人,他,家庭背景平平,少小不合群,在同龄人一起嬉闹时,他却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虽年小但其性格缺欠已然明显。
这个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发育成为一个“问题学生”。他社交障碍突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这样的人,能得到同学什么样的评价,不问可知。不仅如此,这个人因学习习惯不良而不受老师待见,差评就是老师对他的定见。这种状况,令其父母忧虑不已,想尽各种办法,终不见效。
这个人在小学初期学习成绩平平,被公认是一个资质一般的学生。但是,这个人竟然将其不合群的性格体现在了解题方法上。自然,与其性格所导致的结果一样,他独到的解题方法常常是其与教师龃龉的导火索。至高中,他的数学才能开始显露,甚至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个小问题……至此,所谓“天无绝人之路”的箴言在这个人身上灵验了一把。
在大学的环境里,这种人的性格特点也许不再显得那么个色,其学术才能为人所瞩目。这个人,20岁出头,就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影响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理论的结构性框架,并由此奠定了其一世声名。
至此,人们可能已经知道这个人姓甚名谁。对,这个人就是上周六刚刚去世的约翰?福布斯?纳什。
纳什广为人知,除了学术成就,还要归功于那部以其为主人公的电影《美丽心灵》。当然,即使除去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丽心灵》中的虚构情节,纳什的故事也足堪成为测试人们泪腺是否通畅的情感“鸡汤”。
然而,实际上,纳什的故事之感人,却并不在纳什的才华与成就,而恰在无视、宽容、放任甚至滋养与其才华和成就伴生而来的种种不合常理、有悖常规、违反常情的个性之环境。可以肯定地讲,没有这种环境,就没有纳什。
在中国,假如有一所大学——让我们姑且称之北清大学,在大学排名榜的位置靠前,且在这个大学里有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姑且借用一下纳什的天资、个性、能力和成就,那么,这个人在北清大学的一生会是怎样的一生呢?
北清大学的诸位教授们,你们会在一份你们甚至不大看得懂、论文推荐语只有一句“这个人是个天才”、其作者只是一个22岁博士候选人的学位论文上划勾么?
当然,这个人,可能会因为其在小病住院期间把一个校医院护士肚子搞大,弄出私生子,且始乱终弃,而被记录在北清大学的档案,成为终生污点,成为其争取学术资源的羁绊。
或者假设,这个人,正如纳什,在30岁前已经完成了其一生中的全部学术成就,而后走进了常人所谓“精神分裂”的世界,此时或此后,北清大学将何以待之呢?
在学子破头也要挤进的北清大学,教职、尤其是教授职位始终是稀缺资源。碍于其疯前学术成就,北清大学可能会以人道主义待之。但是,随之而来的“公正”问题,会不会让北清大学的校官们头疼不已?这个人的原同事、学校的后起之秀会不会抱怨这个人“占着茅坑不拉屎”?会不会指责校官没有严守规定,或更有甚者,会不会出现“泡病号”的人要求与这个人同等待遇?
问题更在于,当北清大学自感仁至义尽而不再保留这个人的教职时,北清大学内外会不会一致点赞,皆曰当然?的确,当这个人不会给北清大学带来增量荣誉时,就只能是北清大学越来越重的负担。若此,则北清大学究竟从何处能够产生出超越功利的关怀?而这个问题,其实已不只是北清大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钱江晚报:委员请假,只因“被当选” 2010-03-11 |
中国网:恶搞新闻联播是“含泪的微笑” 2008-12-24 |
中国网:恶搞新闻联播是“含泪的微笑” 2008-12-24 |
编外谈:肖传国判了,中国科学界呢? 2010-10-18 |
守护好“经济身份证”这个好东西 2011-01-27 |
刘海明:对老外不必过于好客 2012-05-22 |
模仿办不出世界名赛事 2012-09-13 |
高 路:口头上的道德,帮不了社会 2013-04-08 |
扬子晚报:何川洋应该感谢北大 2009-07-03 |
扬子晚报:何川洋应该感谢北大 2009-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