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6日是网络“信用日”,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店内没有任何收银员,是否付钱、付多少钱都由顾客自己决定。
在所谓的“信用日”,用“无人超市”来测试信用——本来上午还井然有序,下午“无人超市”却风云突变,“不付钱”或者“没付够钱”的事情就此出现。有三位女性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并只支付了十元钱。这意味着这些人的信用太差,也测出了一些人的不诚信。结果似乎是令人沮丧的。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信用测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换言之,这是有意在捉弄别人的道德。
在“无人超市”,有高档的商品,而无人监督,自然会有人贪小便宜而不付钱或是少付费拿走贵重东西,这是人之常情。在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测试,都会是同样的结果。英国绅士们面对可以随意取钱的故障ATM机,不就排队拿钱吗?诚然,有些地方的“无人超市”也曾经成功,但一方面是因为来的人员都是周边熟人,另一方面是东西并不贵重。如果开一家卖黄金的“无人超市”,恐怕早就一“抢”而光了。越贵重越经不起诱惑,这是人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拿人的本性来测试,本身就不道德。
“无人超市”不是不可以实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人的道德水准,也可以引导人们更加诚信,但千万别用作测试的工具,并且据此得出什么结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讲诚信,不管遇到什么事,不管有没有人监督,他们都会讲诚信;也有的人在有人监督的时候会讲诚信,在无人监督的情形下可能就不会讲诚信了;而有的人道德水准就不太高。这些情况均是相当正常的。而需要做的是,其一,要不断提高监督力量,让大家在监督的情形下能够变得越来越诚信;其二,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但不管怎么样,千万不要去轻易测试大家的诚信,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不靠谱的测试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来贬低公众的道德,那实在是不足取的。
工人日报社评:消费陷阱下没有赢家 2010-07-07 |
沈阳晚报:小心成为另一种“卡奴” 2010-03-03 |
沈阳晚报:小心成为另一种“卡奴” 2010-03-03 |
人民日报:别总忽悠老太太 2008-12-01 |
消费陷阱下没有赢家 2010-07-07 |
消费陷阱下没有赢家 2010-07-07 |
消费陷阱下没有赢家 2010-07-07 |
人民时评:提高违规成本才能禁绝“价签戏法” 2011-01-28 |
砍 柴:丁磊养猪是一门靠信用作抵押的生意 2011-03-24 |
蔡 辉:半杯酸奶考验诚信社会 2013-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