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为7083亿元,比2009年增加4218亿元,年均增长近两成。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多省份统筹基金结存偏离“满足6至9个月支付需求”的红线。(7月13日《经济参考报》)
在现行“五险”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医保基金如同养老基金一样,“利好”“利差”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坊间,前者被称作“救命钱”,后者被称“保命钱”。当多省份医保基金大盘子“吃紧”的消息传来,民众产生担心与焦虑难以避免,更想追问,问题出在哪儿了。
可能有人会说,医疗费用增长也不是什么怪事。的确,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对此,有关人士指出:“物价的波动和卫生费用的变化不呈正相关,而且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中任何一方,卫生支出的涨幅都超过物价涨幅。”那么,超过物价涨幅的卫生支出被哪个“黑洞”吸去了呢?从搜索资料来看,各地各级医院,无论公立还是民办,采取各种手段骗取医保基金,在近些年从没有消停过。比如2014年初查办的海南一家医院骗取医保案显示,医院通过上下联手、多方联手,狂骗医保基金2400余万元,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而现实中如同这家医院一样的,也不在少数,只是骗取医保资金的多少有差别而已。不能不说,医保基金“吃紧”和蛀虫的“紧吃”关联莫大。
深而究之,问题还在于我们的医疗改革尚不到位。对医改后出现的医疗费用不减反增现象,有专家尖锐指出,一是过度医疗,二是药价虚高。改革必须持续推进,改革的红利应是与职工共享,而不是医疗保险费在正常缴纳,却越来越看不了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破解难题,还待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具体而言,一是公共财政要担起主责,不要把主意打到提高职工缴费比例上;二是彻底破除以药养医、补医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让医生真正靠技术吃饭,而不是困扰在如何为医院创收上;三是严格医保基金监管。在媒体报道中,不仅有医院骗保的案例,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当前一些药店利用制度的漏洞,已把药店开成了超市。所以,对于出现在包括医院、药店的各项医保支出,都要细查严查——经验告诉人们,各种情形下的跑冒滴漏,如果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那它所带来的损失同样惊人。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是医改追求的核心目标。破解窘境,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和创新制度。比如,能否拿出切实举措,把民众难以接受的医院逐利现象消除。对此,人们拭目以待。
“药事服务费”可以有,但要“验明正身” 2010-02-26 |
燕赵晚报:门诊药房变零售药店有利于降低医... 2009-03-18 |
燕赵晚报:门诊药房变零售药店有利于降低医... 2009-03-18 |
木须虫:医保卡的尴尬,打酱油的钱不能买盐... 2011-04-02 |
社保局回应“钓鱼执法”:暗访属正常检查 2009-11-17 |
张贵峰:如何让生育保险更“保险” 2012-11-22 |
张 涛:提高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的三个前提 2012-12-21 |
陈 方:急诊救治优先须有配套资金 2013-12-05 |
中工时评:商业保险公司的眼光能否长远些 2014-05-09 |
莫把“医保卡”当作“购物卡” 2008-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