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场主题为“不认干爹”的宣誓仪式,于近日引发关注。7月22日上午,四川省青神县3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聚集在县清廉广场,集体公开签名,并举起右手就不“打干亲”作公开宣誓承诺。
单纯看誓词,“自觉抵制封建腐朽文化、袍哥文化、勾兑文化,不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与任何人‘打干亲家’‘认干爹干妈’‘认干兄弟’‘认干女儿’,不搞‘小圈子’‘拉关系’;主动解除存在的各种‘干亲’关系;主动净化生活圈、朋友圈和工作圈,从严从实要求自己和身边人”,这与中央多次强调的不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在反腐诉求上其实是一致的,并无不妥。
但将这一要求写入誓词,并组织全县42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公开场合进行宣誓,不禁让人感到五味杂陈甚至读出滑稽的意味。
党员干部“任干亲”,确实容易增加利用“裙带关系”搞权钱交易的可能性,这样的道理相信谁都明白。然而,如此集体宣誓行动,又是签名,又是主要领导讲话,看似大阵仗、严肃至极,但到底对于反腐、构建廉政文化有几分真实效力,恐怕连宣誓者自己都会有所狐疑吧。比如当地纪委工作人员称,“打干亲”往往是口头缔约,解除干亲关系也是经过口头解除。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缔约、解除都是口头行动,干亲关系以及是否解除又该如何界定?
“任干亲”,作为某种传统文化的产物,其实并无原罪可言。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少数人以“打干亲”为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形成“圈子文化”,关键还是权力监督和约束出现了问题。权力未能关进“笼子”,即便不再有“干亲”,也同样会以其他的“关系”出现。再说,如果一些领导干部的“干亲”关系中已出现问题,仅仅只是口头上的一句解除关系,就能将违法违纪现象也一并解除了?
特意将拒绝“认干亲”提炼到需要专门宣誓的高度,至少说明当地领导干部中“认干亲”的现象比较严重。如当地媒体报道,已有5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解除了“干亲”关系。但这些“干亲”中,到底有多少已经涉及到腐败问题,却未可知。从反腐动真格的角度,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及时查处违法违纪的“干亲”关系,并将之公诸于众,而不是指望领导干部自觉解除关系。如果只见信誓旦旦的解除“干亲”关系的承诺,而不见查处违法违纪“干亲”的行动,这又是多么讽刺的画面?
宣誓、签名之外,当地还专门成立了一名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不可谓不重视。如无意外,这一行动很有可能会被视为当地在反腐倡廉上的创新之举,并写入各种展示反腐成果的汇报文件之中。诚然,反腐向深水区迈进,确实需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依靠宣誓的方式来谋求腐败的治理,不仅实用性值得怀疑,也实在难言“创新”。君不见反腐大势之下,有多少官员前一刻还在台上一本正经的大谈反腐倡廉,表态向腐败“宣战”,而下一刻几乎话音未落就成为被调查的对象?事实上,正是因为过去太过于依赖和高估官员的道德自觉,而忽视对权力监督的制度性建设,才使得腐败呈现出如此严峻之势。
因此,这样的宣誓行动,与其说是地方反腐态度的展示,不如说反映的是一些地方在突破反腐僵局上捉襟见肘的窘况,或是急于展现反腐成果的一种不自知的表演。有效的反腐恰恰就是要戳破问题官员的的面具和伪装,而这样的反腐“高招”,不仅难以达到反腐效果,反倒会助长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幻感,消减反腐应有的严肃性,甚至有将反腐行动导向浅薄化、表面化之境的危险,其潜在危害必须正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反腐更不只是宣誓加表态。当反腐的关键在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常识早已深入人心,所谓的反腐创新,就务必要照顾到民众的这一期待和常识感。否则,一切华而不实的反腐新招,都只能是徒增笑耳。
南方日报:宣誓文化缘何沦为行为艺术 2008-11-19 |
南方日报:宣誓文化缘何沦为行为艺术 2008-11-19 |
南方日报:宣誓文化缘何沦为行为艺术 2008-11-19 |
取信于民 2013-01-25 |
范正伟:“公务员热”背后的改革命题 2013-10-21 |
大 林:大老虎 真老虎 纸老虎 2014-08-05 |
周俊生:“反商业贿赂”短板需补上 2014-09-11 |
程冠军:官员首先要有敬畏宪法之心 2014-12-04 |
海南日报:“馒头宣誓”:宣誓文化的校园缩影 2008-11-20 |
海南日报:“馒头宣誓”:宣誓文化的校园缩影 2008-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