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步 平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1945年7月26日,中国与美国、英国一起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接着以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开始在国际社会承担重要责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备受列强欺侮的状态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特别是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之所以实现质的飞跃,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意义。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牺牲,与盟国协同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迫使日本放弃“北进”方针

  19世纪末,刚刚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就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划入其“利益线”之内,认为只有控制和占领富庶的中国东北,才能进一步实现向北战胜苏联、向南通过“世界最终战争”战胜美国,进而取得世界霸权的目标。所以,中国东北不仅在日本战略计划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其命运也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即开始实施其战略目标,在中国东北屯兵最多时达80万,并在当时与苏联的边界线上修筑了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要塞群,其矛头显然是针对苏联的。苏联也明显感受到来自日本的威胁,特别是1938年和1939年,日本关东军两次在同苏联交界地区制造大规模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尽管日军进攻被挫败,而且日本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但这并不能解除苏联的担忧,不得不分出一部分主力部队驻守在远东防备日本。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后,要求盟友日本从远东发起攻击加以配合,这也为日本实施北进战略带来了机会。但面对这样的局面,关东军和日本军部却开始重新检讨向北进攻苏联的战略。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日本军队在占据中国东北甚至建立傀儡政权后,先是遇到抗日义勇军的大规模抵抗,接着又面对抗日联军的持续斗争,关东军必须分出相当多的兵力镇压中国民众的抵抗运动。而为维护傀儡政权的“安全”,关东军还要南下占领山海关,推进至热河、长城一线,与中国军队频繁发生冲突。在华北地区局势紧张乃至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更是陷入了与中国的持久战。由于投入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主力已力不从心,当然不敢贸然把关东军投入到对苏作战的新战场。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称,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帝国目前正在忙于中国事变,而且同英美之间的关系处于微妙阶段,所以,以暂不介入(苏德战争)为宜”。

  侦察到这一情报,苏联终于消除了两线作战的顾虑,把数十万准备用来对付日本的军队从东线调往西线,集中力量对德作战,从而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当时的苏联十分清楚中国在东方牵制日本军力的作用,尽管与日本有“中立条约”的约束不可能直接出兵对日作战,但为减轻中国方面的压力,还是在其他方面支持了中国的抗战。直到今天,全俄老战士和军务人员委员会主席仍强调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认为中国抗战在世界的东方战场牵制日本军力,以致受到打击的日本不敢进攻苏联,解除了苏联在其东部国界受到的威胁。

  中国抗日战争阻滞日本“南进”扩张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40年5—6月德国闪击西欧取得巨大成功,英法美等国均将战略重点转向欧洲,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地区遂成为美英等国防御的薄弱环节。这为日本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南进论”在日本迅速抬头。

  但是,为了“南进”作战,日本必须尽快结束在中国的战争,从同中国持久战的泥潭中拔出脚来。日本开始认为中国之所以坚持抗战,是对日本的国力估计过低,同时得到了第三国的援助。因此,将政策重心“放在处理中国事变上”的日本,一方面企图通过建立“近卫新体制”和“经济新体制”,向中国显示其国力的强大,再借助与德、意订立三国同盟条约加强自己的国际战略地位,对中国形成威慑,以打击中国的抵抗决心。另一方面,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切断中国的物资输入线,同时夺取南进基地。

  然而,中国的抵抗决心并没有因此受挫。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历次会战依然激烈,八路军也发起了百团大战等敌后作战。中国军队牺牲重大,但日军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被日本寄予厚望的迫降蒋介石政府的“桐工作”也宣告失败,大量日本军队仍然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根本无法在短期内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同时,日本逐步减少在华兵力的计划也遭到参谋总长杉山元和中国派遣军的抵制。中国派遣军强调以现有兵力对华作战已感吃紧,反对减少兵力。因此,到1941年初,日本大本营不得不决定“保持现在的对华压力”到秋天,仍把“处理中国事变”放在第一位。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确定了暂不介入的方针,但也计划“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不辞对英美一战”。然而,中国战场仍是日本最大的后顾之忧。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认为,中日战争已经5年了,“仅仅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就很勉强”“现又两面作战,情况将会越来越困难”。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则认为:4年多的中日战争使日本国力消耗,在中国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南进是难以忍受的。他作为南进主要决策人,主张还是应先解决中国问题。以致在决定对美开战前,他提出辞职。

  可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打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使日本迟迟不敢发动太平洋战争,为美英等国进行太平洋战争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