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养老金入市,迈出这一步不容易
敬一函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务院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养老基金投资应当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确保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办法》提出,养老金只限境内投资,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上周表示,根据大致测算,可能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量是2万亿元左右。而也有不少市场声音认为,这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办法》的出台,终结了多年的争论。早在2012年,关于养老金能否进行市场化投资就已经众说纷纭。当时,有学者支持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但也有学者反对,认为环境不好,投资会打水漂;有百姓担心投资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养老钱蒙受损失;还有声音认为,养老金入市说明养老金入不敷出了等。由于养老金能否投资的讨论参与者众多,且问题常常不聚焦,很多内容未有共识,因此,养老金入市迟迟未能进入实施轨道。经过多年热议,养老金入市近日终获批复,迈出这一步不容易。其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公共政策讨论达成共识之不易。

  养老金入市的直接原因,是大量资金沉淀导致贬值,但长期看是养老金账户的可持续性问题。据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4年末全国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56万亿元。资金规模如此庞大,而通过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远远抵不过CPI涨幅,因此,不投资或许看似保险,但实际上只能保证养老金的名义安全,而不能保证其实际安全。养老金制度之所以存在,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建立即期支付、未来支取的一种金融方式,来保障人们退休后的生活问题。假如今日缴付的1元在20年、30年后只相当于0.5元,这对于每个缴纳养老金的人来说,其实同样是不安全的和不可持续的。基于这种原因,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改革养老金的投资体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和提高财务可持续性。人们担心投资风险有其理,但若因此而无视贬值风险,也未必是最优选择。

  说养老金入市这一步走得不易,既指对养老金该不该入市取得基本共识之难,对如何评估养老金长期贬值所带来负面性的共识之难,还包括公众建立起对管理部门和投资部门或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的信任感之难。养老金投资制度改革的民生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但也正因民生性和专业性混杂在一起,争论难以避免。即便在政策层面和专业人士看来,养老金入市势在必行,百姓也可仅以养老金是“保命钱”为由投下反对票。其实,我们已经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专业化分工的年代,不可能每个人懂得所有领域的知识,将很多事务甚至是一部分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交给他人会是一种常态,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信任。未来的公共决策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面对此类难题:从政策方面考虑是有道理的,从专业考虑也是可行的,但公众难以理解和支持。此番养老金入市应当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个好的范本。

  迈出这一步不易,走好下一步更不易。未来,建立信任、让老百姓心里踏实,依然是更好地实行《办法》、真正做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取决于投资风险控制机制的公正公开透明、投资回报的公开机制、投资行为的监管能力等。例如,《办法》中提出的“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那么,能否公开国务院授权的机构有哪些?《办法》规定“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因养老基金资产的管理、运营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养老基金资产,权益归养老基金所有”,但如何确保上述机构不会滥用收益?投资于股票等的比例不能超过30%,对此谁来监管?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廓清,将有助于公众更好地接纳养老金入市、更准确地看待养老入市,而更扎实的公众基础,对未来养老金投资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也必将产生积极意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