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说到底,流浪人口的安全保障和有效救助,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但根本上仍依赖于行政部门的责任。
近日,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
近年来,有关流浪人员的悲剧不断发生,虽然是少数个案,却极大挑战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正义。检讨过去的案例,一个关键性疏漏就是信息共享缺失,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散落的信息碎片难以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例如,今年4月媒体曝光的河南信阳“男童走失半年成干尸”的极端个案,公安机关与救助站之间就存在严重的信息阻滞,无法实现失踪人口与被救助人的核准,最终酿成悲剧。
网络时代,很多社会治理难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化解,但前提是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值得肯定的是,此次民政部与公安部下发的《意见》,明确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工作是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共同职责,各地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快速查询机制、寻亲服务机制和滞留人员身份查询长效机制。这几项机制的真切落地,不仅能防止类似悲剧个案的发生,而且会大幅度提高流浪人员,尤其是残障人士回归家庭的效率。
但是也要看到,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流浪人员的安全屏障,既需要走出行政职能碎片化以实现统筹安排,也需要各地各部门在法定范围内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意见》勾画出的机制设想变为有效运作的实践经验。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某一项公共治理,往往需要许多行政部门通力合作,而目前行政部门“各管一段”的体制很容易造成职能失守。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查询系统,不能仅靠地方部门各自为战,而需要立足全国进行统一的信息系统设计。尤其是在信息库的建立上,必须打破各地各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录入、查询,以防止出现信息偏差和阻滞。同时还需要与公安机关现有的人口信息、失踪人口查询等资源进行衔接,以实现信息共享。
另一方面,无论是身份查询还是寻亲服务机制,最终必须落实到行政部门的责任规范上,即通过明确的法规制度设定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各自的职权范围,以严明的责任机制实现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防范职权间隙下出现疏漏。以往的实践表明,在很多公共治理领域,我们缺的并不是科学的指导方案,而是落实方案的责任机制。说到底,流浪人口的安全保障和有效救助,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但根本上仍依赖于行政部门的责任。
本报特约评论员兵临
人民时评:通力协作救助流浪人员 2009-08-04 |
刘昌松:应对民间收留流浪者立法规范 2012-02-14 |
市容环境量化考核 2012-07-03 |
驱乞“整容” 2012-07-03 |
邓海建:流浪,在城市有多大的风险? 2012-07-04 |
人民时评:通力协作救助流浪人员 2009-08-04 |
“井下居民”折射城市救助难题 2013-12-06 |
陆文江:“井下居民”折射救助难题 2013-12-10 |
中国网:制度救助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2008-12-06 |
中国网:制度救助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2008-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