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原本一个稀疏平常的日子,如今已俨然成为无数剁手党成员们欢欣雀跃的好日子,当然,这一切只是因为它的象形意味,无从知道它何时成为了“光棍节”,也无从知道它对光棍们到底意味着什么,除了购物,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关于购物的撕战了。
“双十一”临近,电商大战已经爆发。各大电商正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眼球,希望以此能在“双十一”当天斩获佳绩。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京东等各家企业除了继续承诺低价外,还纷纷出台全新玩法和优惠措施,开始在跨境电商、O2O等一系列新业务上进行角逐。(11月9日《中国证券报》)
从网络平台到街头实体的撕战,对此,有论者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病态”——烧钱、无下限的口舌战。根据相关媒体的描述,双十一最夺人眼球的,除了电商之间的撕战以外,当属漫天飞舞的红包和购物券等。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乃至各大垂直电商、海淘电商,纷纷将红包和购物券等当做杀手锏,甚至还不惜通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向用户借钱以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对于这样的“好事”,用户当然来者不拒,不断游走在电商平台之间将红包、购物券等“笑纳”。
照此看来,似乎在“双十一”这天,还真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各路商家使出各路招数赢得了“关注度”,而无数围观者则在红包、购物券中收获满满,还在商家的各路撕战中看足了热闹。
在一个商业文化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以双十一为噱头制造出消费刺激点,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在他《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到的那样,人们的消费活动,除了具有功能性以外,往往还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无论用双十一扯上与光棍的关联,有多牵强,只要能在这样日子里,找到象征性或是仪式性的消费热点,自然可以成为“有闲有钱”者的消费逻辑,而为迎合或是制造此中消费热点的商家们,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现代商业文明中,另一个同样不能忽视的特质是,它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文明的,具体说来,它的“烧钱”应该是遵循着正常的市场逻辑,而不是落于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中,据说在此番烧钱大战中,加剧了行业间的残酷竞争,一些行业不得不让利润贴地飞行,过多的钱用于所谓的“营销”上,许多厂家难负其重,甚至不得不面临关闭。如果这种横跨线上线下的烧钱模式,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寒冬来临,那么这一定是病态的烧钱。
而此前几家电商之间“高潮迭起”的撕战,更让人看到无底线营销下的恶俗与粗鲁,尽管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但终归无法赢得消费者和行业的尊重,它只能成为品牌营销中的硬伤。
总而言之,一个莫名其妙的光棍节,是可以被消费的,但应是一种有序且文明的消费,至少不应该让这个节日原本的主角——光棍们在脱单路上看到的只剩下庸俗和撕战。如此一来,如何心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呢?(高亚洲)
中国青年报:要给电商打“预防针”更要全程... 2014-11-04 |
吴应海:“双11”前要约谈更要敢于监督和... 2014-11-04 |
刘 晓:鏖战“双十一”,不是拼噱头 2014-11-04 |
冯海宁:临近“双十一”,要给电商打“预防... 2014-11-04 |
毕 舸:“双十一”欺诈乱象急需治理 2014-11-11 |
张海英:“双十一”的消费狂欢不能少了监管 2014-11-13 |
“双十一”要为新常态注入正能量 2014-11-13 |
李丁乔:打好“双十一”保卫战需要多方发力 2015-11-04 |
新闻观察:在“鸡”“鸭”之外,消费者权益... 2015-11-06 |
在“鸡”“鸭”之外,消费者权益才是大事 2015-11-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