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理论同样适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收获了诸多重大成果,为实现全面小康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掣肘着进一步发展,阻碍着一系列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发展基础来说,我国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发展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不均衡态势。在东部沿海省份,很多地方早就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准,人民生活相对富足;但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少方面的发展还相当滞后。这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原因。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均衡,直接制约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
从发展领域来看,我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太协调。尽管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仍处在世界80位以后。相对于经济发展成就,不少地方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还极不均衡。有的地方一直未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有的地方则很难看得上一部电影、买得到一本新书;还有的地方“垃圾围城”,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
从这些发展不均衡现象背后,我们能看到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短板。它们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也降低了不少人对改革发展成就的“获得感”。只有经济发展却没有“五位一体”的协调推进,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没有群众对于生活的较大满足感,也必然影响到人们对于全面小康的满意度、认可度。这些民众高度关切的问题,都要在“十三五”时期一一求解。
要做好补齐发展短板的大文章,基础和前提是要摸清家底,明确各地发展的短板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全国各地的基础各不相同、现状千差万别,要对加快发展中最需要补齐的内容有清醒的认识,找准下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有的地方可能仍需要把发展放在首位,经济基础好的地方重点则在补足社会建设或文化建设的短板。只有做到家底清、账目明,才能实现方向对头、措施对症。
正因为各地的短板存在千差万别,有关各方在补齐发展短板之时还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精确施治、精准发力。在以前,有的地方官员访贫问苦,就给各家各户送“棉被、面粉、食用油”,结果这种撒胡椒面式扶贫,因为没有针对性而让扶贫效果打了折扣;还有的地方靠政策号召全县种果树蔬菜或养牛羊,结果产量上去了,却因为市场饱和导致供过于求,不仅没让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反倒不明不白地亏了钱。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那些影响发展的风险挑战,就是影响“十三五”时期协调、平衡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令人鼓舞,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篇大文章。补齐发展短板,不仅应该成为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而且应该从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务实的行动。从中央到地方,都必须紧紧抓住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滞后领域,通过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