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要用血的事实和教训警告学生,一个人一旦涉毒,可能面临的是终生难以戒除的后果。毒品与摇滚之间从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圈内的风气、明星的负面效应、激发创作灵感,都绝不能成为学生吸毒的理由。
昨天,网友爆料称北京迷笛学校被警察突袭尿检,多名学生被警方带走。迷笛学校校长张帆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的确有十余名学生被带走,不过对于这些犯错的学生,学校也给了他们极大宽容,我们盼望他们尽早回归学校,继续学业。张帆同时表示,学校不会严格处罚这些学生,但会给他们开会批评教育。(相关报道见A10版)
多名学生集体吸毒的新闻,迅速引爆网络。虽然校长称只有十余名学生被带走,但是此事已然引发轩然大波。更让不少网友惊讶的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对吸毒学生表示出了一种宽容的态度,“不严格处罚,只批评教育”,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学校若不严惩,学生吸毒现象又怎能遏制?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因迷笛摇滚音乐节闻名于世,学校为摇滚行业、音乐行业输送了众多音乐人才,被称为中国摇滚音乐的“黄埔军校”。由迷笛学校主办的迷笛音乐节,更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户外摇滚音乐节,乐迷规模数以万计,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样一所国内知名的音乐学校,为何有如此多的学生“涉毒”?不能不说,这与学校管理者的“疏漏”有关,也与艺术学校所处的不良外部环境有关。
音乐学校或艺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及学生所接触的外部环境主要在演艺圈。演艺圈有什么时尚和风气,往往在第一时间传染给这些艺术学校。学生们要入行和社会实践,不可能不与演艺圈和演艺人员打交道,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恶劣的环境同样可以影响人,在不良的演艺环境下,一些艺术学校和艺校生就很难做到洁身自好。不知从何时开始,吸毒似乎成了摇滚不可分割的伴生物,在西方国家,摇滚明星吸食毒品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我国,更是有一些上世纪90年代风靡华语乐坛的摇滚乐队和明星都陷入过吸毒丑闻。北京迷笛学校的学生,向来以摇滚为个人发展路向,吸毒,似乎就成了一些学生仿效明星与前辈的时髦做法。
可是,圈内的风气、明星的负面效应、激发创作灵感,都绝不能成为学生吸毒的理由。吸毒是违法行为,但并非都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然而,如果多名学生在学校里聚众吸毒,性质就大不一样,可能就涉嫌犯罪了——刑法规定,单位或个人如果容留他人吸毒,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属于容留他人吸毒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毫无疑问,学生聚众吸毒,学校尤其是管理者负有很大的管理责任。
学生吸毒,学校采取的“宽容”态度让人实在无法宽容。学校负责人需要有坚决而明确的态度,仅仅依靠批评教育来感化学生,注定不会有太大的约束力。尤其是对于这家以培养摇滚类音乐人才的学校和这些志在投身摇滚乐且性格叛逆的青年学生而言,更应该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涉毒学生予以严厉处罚,从源头上遏制、杜绝吸毒现象。
一所学校“涉毒”,对学校形象的损害再大也有限,但这些一心向往艺术的学生还很年轻,如此年纪就沦为毒品的牺牲品,不仅可惜可叹,更令人痛心愤恨。必须用血的事实和教训警告学生,一个人一旦涉毒,可能面临的是终生难以戒除的后果;毒品与摇滚之间从来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的灵感匮乏、激情衰竭都不过是吸毒的借口。
毒品一定要远离,但远离毒品不仅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和职能部门的责任。对于这些艺术学校的在校生,不仅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更应该从外部环境着手,净化“贵圈”已刻不容缓,应该真正行动起来,绝不能任由“毒瘤”做大,绝不能坐视毒汁蔓延。
不差钱,差德! 2009-11-25 |
人民时评: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2010-03-31 |
人民时评: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2010-03-31 |
刘凯玲:禁毒宣传教育应成为制度常态 2012-06-26 |
妙语集 2012-07-24 |
吴云青:中小学禁售碳酸饮料不妨一试 2013-11-06 |
熊丙奇:不要回避明星吸毒这个话题 2014-08-22 |
苑广阔:《儿童福利法》这个早该有了 2014-08-27 |
司马童:“酒驾女教师”有什么“隐身大法”? 2015-02-16 |
新闻圈点 2015-04-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