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只要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在,道德就不会因几个特殊案例成为“易碎品”。唤醒人们心中隐藏的热情,唤起全社会共同打磨,道德就会百炼成钢,成为筑牢社会基座的“螺丝钉”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每每读及此句,白纸黑字间的哲思,总能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原因恐怕在于,提升我们的精神高度,加厚时代的道德河床,从来都是古今共同的话题。
就在几天前,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围绕着“伦理学与中国发展”这一主题,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道德重建”上。
热词的出现,源于人们对中国社会是否出现“道德滑坡”“道德失序”的关切。回首2015年,道德依旧是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老人跌倒了,扶人的孩子却被拉住,即使法律还了清白最终也不得不搬家“求静静”;货车侧翻,20吨苹果散落一地,“哄抢”刺痛着人们的眼睛;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举国悲恸,八方救援,有人却谎称亲人遇难,骗取捐款……有网友不禁感慨,这些道德顽疾的一再出现,注解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如果说这些复发的“旧疾”,是非分明,本质都属于“起而行”的问题,那么,2015年针对许多热点事件的讨论,则带给社会新的道德思考。不雅视频刷爆朋友圈,商家趁机“搭车营销”,舆论愤慨:“市场敏感”就可以突破道德底线?女司机被暴打,剧情“过山车”般反转,网民追问:“真理在握”就可以肆意施暴?当马云的微博被清一色“逼捐款”留言覆盖,是认同“马云的钱也是自己挣的”,还是主张“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当道德隐身在社会事件之后,抽丝剥茧,厘清对错,引发人们对美丑对错的辨析。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每一次事件的发酵、话题的深入、网上的争论,何尝不是一个道德反思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机?对于一些事件的看法,即使刚开始有情绪、有分歧、有对立,但随着寻踪觅源,层层深入,是非对错总有归属,“最大公约数”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以“扶不扶”为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与弘扬善行一样,如何保护行善者,同样是一个法治命题。为鼓励和保护善行,“委屈奖”“扶人险”等创新接连不断,甚至有地方干脆承诺扶人被讹,费用由专项基金承担。只要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在,道德就不会因几个特殊案例成为“易碎品”。恰恰相反,因为全社会的共同打磨,道德会百炼成钢,成为筑牢社会基座的“螺丝钉”。
其实,掀开成见的屋顶,会发现,群星闪耀的道德星空,就在我们头上。远看,有接力送薪的湖北“信义兄弟”,有生死践诺的感人“信义夫妻”;近看,有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失信“合围”。更为可贵的,是对党员群体的道德约束,“两个苹果一顿饭,小事不能再小看”,白拿苹果被通报并被诫勉谈话,辞职为孩子举办婚礼被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看似不近人情,却体现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政德引领道德的决心。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从“八项规定”出台,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颁布,中央之所以划定纪律底线、树起道德标准,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守护我们时代的道德星空。
社会转型期,道德难免会遭遇困顿、出现困惑,但我们毕竟是一个以道德文化为底色的大国,不改初心、向上向善,唤醒隐藏在人们心里的道德热情,就能铸就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而照亮“道德星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你我在内每一个人的闪耀——“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法制日报:司法理性与公众情绪对峙? 2010-09-17 |
宝马碾死男童:司法理性给公众情绪“泼冷水” 2010-09-17 |
陈小川:理性是评论的力量 2010-11-26 |
王丹雪:优良环境是城市自内而外的双重整洁 2011-05-13 |
哲学的“没落” 2011-11-04 |
一周声音 2012-08-24 |
曹 林:北大应多提供事实,少发点评论 2012-08-31 |
中国青年报:媒体人要有“小三精神” 2012-11-02 |
谢 勇:无道德不欢时代中的加藤君 2012-11-12 |
中国青年报:文化相对主义和“困龙术” 2009-08-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