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就算发补贴,为什么还是不愿生二孩
周海旺
//www.workercn.cn2015-12-10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某著名门户网站开展了一项题为“如果政府财政补贴你会生二孩吗?”的调查,到目前为止,43077人参加了投票,其中50.7%明确表示不会,26.0%说会,23.2%不好说。即便补贴,也有一半的人不选择生二孩,这个调查结果在网上、在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这个统计也和人口学家梁建章的调查结果(在城市里面大概有70%—80%的人都说自己很想生二孩,但真正愿生二孩的人,可能只有30%)不谋而合。看来,单纯放开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提高生育意愿。加大补贴力度,也不见得能提高生育水平。政策原初目标可能出现背离,根源何在,值得我们深思。

  生育意愿低,是一个有数据支撑的事实。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上海市卫计委对8500名在婚(含初婚、再婚)、年龄为20—50周岁、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为本市户籍人口进行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在婚户籍人口平均生育意愿为1.46个,夫妻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生育意愿影响不大,介于1.45—1.48之间。另据统计,2011年上海市有1.2万对夫妇申请生育二孩,实际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正怀孕;双独夫妻中生育二胎的比例仅8.6%。

  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2013年1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总收入6万元及以下的被调查对象中愿意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为43.42%,平均生育意愿为1.38个,当家庭总收入超过20万时,愿意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达到61.06%,平均生育意愿上升到1.60个。

  女性面临的职场压力,使生育安排不断后推甚至取消。从2001年到2014年上海户籍育龄妇女的初育年龄从26.53岁推迟到了28.66岁,13年间推迟了2.13岁。初育年龄的推迟不仅不利于生育质量,也会造成怀孕几率下降。

  此外,不孕不育问题严重,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每8对适龄夫妻就有1对不孕或不育,且以80后居多,也就是说约有12.5%的80后将面临严重的生育危机,其中男性不育因素占不孕不育原因的三分之一。

  由是观之,人们通常认为经济考量是制约生产意愿高低的重要因素,这种观念并不全面,它或许是很重要,但不见得是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制约生育意愿的要素相当复杂,我们可能忽视了其中一些文化、价值观、环境和社会层面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借此理解,为什么财政补贴的手段,会在某种程度上失灵。

  其实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应当告诉公众,生育和抚养孩子是家庭的决定,但也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转变价值观;应当加大投入帮助部分育龄人群克服生育障碍,着力改善育龄人群生育能力,这是克服不利环境影响的切实举措;甚至还应加大对配套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着力解决日益突出的性别失衡问题,这是解决社会层面的冲突……总之,我们要做的,远不止一个补贴。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