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拿出勇气,化焦虑为前行动力
//www.workercn.cn2016-01-0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个看似没有出路的困境催生了变革,一次次对精诚合作的坚守打开通向美好明天的希望之门

  岁末年初,世界各大媒体上总是少不了回顾与展望的重头言论。林林总总观点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一些忧心忡忡的论断甚至相当打眼。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在《异乎寻常的全球性焦虑》一文中写道:“2015年,世界主要权力中心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不安和不祥的气氛……全球阴霾让国际政治体系感觉就像是一个仍然难以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患上的重病中恢复的病人。”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在《时代》周刊网站上发出警示:“缺少全球领袖将塑造一个动荡的2016年”,“世界上的多场野火将燃得更烈,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承受伴随灭火而来的代价和风险。”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感叹说,战争正在卷土重来,1991年到2010年的“短期和平”走向终结。

  回望2015年,国际形势令人担忧的一面的确很突出。全球经济缓行于“亚健康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创2009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中东动荡加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多国制造恐怖袭击。欧洲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俄罗斯同西方在反恐问题上虽有合作一面,但双方关系的裂痕未能得到修补,地缘博弈的范围在扩大,烈度也有提升。相对于这些现实困扰,对“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质疑,在人们心理层面投下更为浓厚的阴影。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样一种自信与淡定,显然要有足够强大的正能量来支撑。仔细梳理一下,不难发现销蚀人们对世界未来信心的,主要缘自两个方面的困窘。一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各种危机与难题的传播、扩散与影响力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与关联性空前突出。二是诸多有影响力的大国国内议题紧迫,外交行动可动用的资源被压缩。在一些大国领导人的话语体系里,“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渐渐成为不愿正视全球性挑战的遁词。其实,上述两个问题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前者是大背景、大环境,甚至可以称作大趋势。大趋势是无法回避的,迟早要在现实层面留下深深印迹。后者更多的是对轻重缓急的思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百姓过日子尚且如此,对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来说,自我蒙蔽、刻意回避更是要不得。人们对政治家的评价从来不会局限在一时一事,总是要放到更大的历史纵深中考量。

  审时度势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可真正做到却往往很难。难就难在能否看到危机中蕴藏的机遇,能否为了紧紧抓住机遇自觉调整思路、更新行为准则。具体到当下的国际形势,需要格外强调以下两点:第一,世界上的事情要商量着办;第二,世界上的事情要一起办。商量着办、一起办,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思路,也是展开扎实有效国际行动的新资源。2015年,国际关系领域并非哀鸿遍野,可圈可点的亮点同样不少:“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响应,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获得实实在在推动力;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未来15年发展合作指引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巴黎通过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久拖不决的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少了一个引爆点……这一系列大事难事,无一不是在新思路的引领下、依托新资源办成的。

  最近,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世界各地热映。影片讲述的是遥远河外星系的秩序调整与重塑。故事中自然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挑战、争执、博弈,但为了维护星系的和平安宁,这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深度调整只会更为艰辛曲折,甚至还会有连电影导演都难以编排的突如其来的风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人们有种种焦虑和担忧不足为奇。关键在于,要把这种不安情绪转化为直面挑战、勇敢前行的动力。中国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拿破仑亦有“最困难之时,也就是离成功不远之际”的名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不曾一帆风顺,正是一个个看似没有出路的困境催生了变革,正是一次次对精诚合作的坚守打开通向美好明天的希望之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