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传统媒体三大关口的“失守”:标准打折,格调下降,把关缺失。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严谨性和文化逻辑性。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语言的运用受到思维者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的表达又受到交际者群体心理和习俗的影响。因此,面对传统媒体“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的态势,有识之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突破标准,冲击底线。二是定位媚俗,“拿来”取向。三是把关不严,生搬硬造等。有些专家还将此上升到“语言文字不仅承载历史文化,同时也承载民族的情感认同,反映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高度来批判之,也并不为过。不过在笔者看来,理论上的说教可能非常正确,但在所谓的网络语言“低俗”趋势面前,说教注定无济于事。因为,语言的被接受和接纳程度与空喊文明无关,而是与使用者的心态和社会环境有关。正如此前有些地方动用法律来禁止人们使用网络语言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样。
调查显示,根据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而根据网民检索情况分析,网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有明显的网民搜索相关。语言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异之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了规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认同了规范本身就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认识网络用语的时候,就能多一份理性和清醒。因此,在看到“三大关口失守”的同时,更要正视语言生态受到污染背后的精神底色消退和气候问题。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在一定意义上,“网语倒灌”并不仅仅是个语言低俗的问题,相反,是一个与时代精神症候和文化气度密切相关的课题。仅仅就网络语言的低俗谈问题是个死结。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庸俗化与暴力化正是时下文化品位在网络社会的折射。
语言学家约翰·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一书中指出,“生活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不懂一种生活形式,就不懂它所决定的语言游戏。”可以说,网络时代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追求快捷的要求,决定着语言运用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粗俗的、不得体的网络语言必然得到淘汰,那些不文明的词汇也必然消失。但这要建立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追求上。而在此过程中,价值引导的作品相比规范使用同样重要。
木须虫:杭州公交纵火案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2014-07-08 |
苏 渝:股市新政将纠正“壳资源”错误定价 2014-12-01 |
倪洋军:政绩不俗的县委书记何以沦为亿元巨... 2015-08-04 |
王振峰:国企“混改”,助推政府改革走大步 2015-09-21 |
“男孩教育”有没有必要 2015-09-30 |
文 峰:让道德之光凝聚中国力量 2015-10-14 |
张 宁:对待IS,宜“短期打击”与“长期... 2016-01-04 |
李 斌: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 2016-01-12 |
学区房是怎么越炒越贵的 2016-02-23 |
明确互动边界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2016-04-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