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上)
任仲平
//www.workercn.cn2016-06-2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本中文初版《共产党宣言》,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1926年,这本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书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曾因国民党搜查、日伪军“扫荡”而被埋进锅灶、藏在粮囤、塞进鸟窝。然而,那位“大胡子”却让刘集村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人看到还有一条革命的道路、还有一种解放的理想、还有一种自由的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总是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这个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一经播撒便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以95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改天换地的豪情,推动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4000多万人食不果腹,到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得出的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被一次次验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社会理想不断探索。晚年张学良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曾经这样追问: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67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经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这样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