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自去年以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双创”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随着各项政策逐步推进,“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创客群体不断壮大,“双创”氛围不断向好,“双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也有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推动“双创”工作中,把数量当政绩,挂牌子走形式,看似热闹红火,效果却令人担忧。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特别是过去两年里,“双创”工作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从“顶层”对“双创”工作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规范。今年全国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我们看到,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制度供给,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双创”工作总体已呈现出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等“六增长”的发展态势,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些地方在落实政策过程出现求急、求快、求数量等现象,或是将一些市场、商场“贴牌”成创业创新园区骗取资金补贴,或是打着建设“双创”园区的名义圈占土地,或是多个部门一哄而上导致资金投入集中在明星企业,导致一些“双创”有名无实,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乃至“赔本儿赚吆喝”,偏离了正确轨道。
让“双创”政策切实落地生根,前提是在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战略上对其进行清晰、全面定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注重产业布局,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上的产业战略规划,又要同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引导,既要注重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又要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双创”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其次,要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改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状况,让创业创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避免重复建设、盲目跟风模仿。
让“双创”政策切实落地生根,关键是在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前提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明确的一个原则是: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商事制度等改革,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为创业创新创造便利条件;要通过优化财税政策,搞活金融市场,扩大创业投资,为创业创新提供必要扶持;要通过发展创新服务,打造多元平台,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中,17个“区域示范基地”便有广东的2个。这是对我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极大肯定。作为全国排头兵的广东,要在“十三五”时期继续走在前列,就务必严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改革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解决创业创新中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在全省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安传香:兑现“责任书”,政府必须勤政有为 2015-03-19 |
人民日报: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2015-04-20 |
2015年中盘点:“国平”评了什么 2015-07-01 |
小岗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什么?必须尊重群众意愿 2015-08-11 |
苏 秦:从达沃斯论坛出发的中国信心 2015-09-11 |
辜胜阻:五大新理念确立“十三五”发展基调 2015-11-03 |
刘晓忠:处置僵尸企业更要发挥市场力量 2015-12-16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遵循 2016-05-11 |
人们为什么赞赏工匠精神? 2016-05-11 |
提升改革发展举措的执行力 2016-06-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