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考虑到修复的紧迫性与地方投入、修复人员素质、修复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彼此关系,长城保护的棘手性尤为突出。
日前,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帖文提及的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的一处遗址,经由修葺后抹平原有残缺垛口墙,形成一条平整路面,全然丧失长城本有的韵味,质疑此为“保护性破坏”。
该帖受到极大关注,以至于当地文物部门出面回应,将对修葺程序的合法性加以调查。为此痛惜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大家还担心同类情况还将在其他段次的长城修复工程中出现。
不得不说,这次网友爆料,配合着《长城保护条例》即将施行十周年之际引发的舆论风暴,成为了全民关注长城保护的一个契机。
如果排除程序合法性的疑虑,焦点便集中在了该怎么修缮,也就是“方法论”上。如果说网友的判断未必从专业角度出发尚可辩驳,那么面对业内的质疑声,辽宁相关方面大概是难以置之不理的。在“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大原则之下,文物保护走的是中央部署、地方先行的道路。缺乏统一的修缮细则标准,在不违反《长城保护条例》刚性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在长城修缮的道路上迈向殊途。甚至客观来说,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的情况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比北京怀柔箭扣长城半年修缮85米,精工细作式的维护修复,小河口村大毛山段的修缮工作自然是潦草敷衍的。然而相对宁夏多处长城旧址遭推倒破坏、不复存在,大毛山段的现状又似乎是乐观的。如是现状听起来有些尴尬,却成为了整个长城保护问题上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长城修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仅2009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数据即显示,公众所知的明代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6259.6公里的人工墙体除去彻底损毁的30%,需要修复的多达60%之多,其中20%的长城情况危在旦夕。考虑到修复的紧迫性与地方投入、修复人员素质、修复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彼此关系,长城保护的棘手性尤为突出。
无论是《长城保护条例》的颁布,还是近年来各地在具体修缮实践工作上所作的努力,都说明了我们对文物保护特别是长城保护意识上的提升,立法序位的增强。而今天大毛山段修缮所提出的问题在意识之上提出了从保护能力到文化审美上的更新的要求。如何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反思和全新部署,不仅仅关系到长城保护,更关系到文化强国的现实化、深入化。
唐 伟:长城保护要打破区域界限 2015-06-29 |
付瑞生:保卫长城,已到了危急时刻 2015-06-29 |
舒圣祥:“野长城”的价值或许远远被忽视 2015-06-29 |
长城濒危:真的是没人手没资金? 2015-06-30 |
长城濒危:真的是没人手没资金? 2015-06-30 |
长城濒危:真的是没人手没资金? 2015-06-30 |
“正在消失的长城”:分段保护该升级了 2015-10-10 |
何勇海:捍卫长城“永不倒”要打破各自为阵 2015-10-10 |
徐晓兵:不能让保护长城的责任继续“空转” 2015-12-08 |
长城保护 2016-08-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