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活起来
南方日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11-11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10日,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主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就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2月,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4年10月,总书记为在法国开幕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指出,这次展览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今年7月,总书记在致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贺信中要求,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历史。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已达4692家,其中免费开放的场馆已占到总数的85.5%。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不足,看到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央地共建的9个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出率进行统计,其中最高的不足5%,最低的仅1.2%,平均不足2.8%。而新建的一些市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少得连一个基本陈列都充实不起来。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在拥有多少馆藏,而在用这些馆藏如何传播文化,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因此,要求博物馆必须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多多“苏醒”,让馆与馆之间的文物多多“流动”,让它们“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还要注重提升“用户体验”,让博物馆变得“有趣起来”。据统计,全国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的总数约7亿人次。也就是说,每人平均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一些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虽然中国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展陈方式陈旧呆板、讲解说明晦涩无趣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博物馆面无表情的表达,让不少人敬而远之。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这是大多数博物馆面临的现实命题。走过百年的中国博物馆,如今也来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用创新钥匙开启通向未来的大门,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一贯“高冷”的博物馆变得更有亲和力,进而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举办如此高级别的会议,旨在深入讨论博物馆在当今世界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国应该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携手努力、加强合作,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惠及全世界更多人,共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文化生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博物馆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文物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资源。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活起来,把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