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显失公允
徐 梅
//www.workercn.cn2016-12-14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向强调“契约精神”的美欧日,却无视国际法规、违背当初承诺,在中国加入WTO15年过渡期结束后,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开放与进展,正是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对美欧日等国的做法,我们有必要在WTO框架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合作

  12月11日,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署的协定,1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即可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本应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却成为中国与美欧之间的一大争议。近日,日本更是高调宣称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将继续采用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一向强调“契约精神”的美欧日,为何无视国际法规、违背当初承诺?

  从经济因素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复苏乏力。有研究显示,全球经济周期与WTO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密切相关,经济萧条时期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比经济景气时期约高出一倍。据WTO统计,在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中,中国所占比重在2002年之前一直低于20%;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这一比重升至三分之一左右,中国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WTO成员。目前,在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外需不振的情况下,美欧日等国在为本国贸易寻找出路的同时,也加大对自身产品的保护。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中国,是美欧日等国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

  当然,经济现象背后还有着深层的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并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贸易上已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所倡议和主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构想稳步前行,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面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唱衰中国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这些言论及意图反映在行动上,便是寻找各种理由遏制并打压中国。

  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积极履行各项承诺,逐步下调关税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努力推动中日韩、亚太自贸区等多边合作。在金融领域,今年10月,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12月初,深港通正式开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此外,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交易和储备功能亦有所增强,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在投资方面,中国从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转向内外投资并促,本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一些企业开始进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上述领域的开放与进展,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倘若没有市场化运作,很难想象会有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甘愿与中国保持长期合作。

  实践已经证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入世后取得的成绩,是处于美欧日等国对华加大反倾销力度、集体唱衰中国的环境之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外部环境对中国影响有限,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当然,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企业债务,有些问题在美欧日等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也曾出现过。因此,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评判“市场经济地位”混为一谈,无疑有失公允。

  对美欧日等国无视中国努力和市场化改革进展、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我们有必要在WTO框架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内需和市场开放度,拓展双边自贸区等合作,推进多边磋商与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合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室主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